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医生详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干预策略
2025-03-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298

撰文/王晓昆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慢性炎症致腺体萎缩及肠化生的胃癌前状态,我国患病率10%~15%,5%~10%的患者可能进展为胃癌。规范随访与干预可降低癌变风险,但患者依从性差、干预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十分常见。本文基于2025年最新消化疾病指南,系统阐述CAG的随访策略、干预时机及长期管理原则,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科学指导。

一、随访策略:分级管理与动态评估

慢性萎缩性胃炎随访需分级管理:轻度(仅胃窦)每1~2年复查胃镜+活检,监测Hp及炎症;中度(胃窦伴局限胃体)每6~12个月复查,结合PGⅠ/Ⅱ比值、G-17评估黏膜功能;重度(广泛胃体/全胃)每3~6个月复查,优先高清内镜联合放大观察。

关键检查:活检遵循两点法,怀疑肠化生/异型增生增加密度;Hp阳性优先根除;血清学PGⅠ/Ⅱ<3.0或G-17>15pmol/L提示胃体萎缩,需结合内镜综合判断。

二、干预措施:从病因治疗到症状控制

1. 病因治疗:Hp根除为核心

适应证:所有Hp阳性CAG患者均需接受根除治疗,无论是否伴有症状。

治疗方案:推荐含铋剂的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14天疗程,抗生素选择需基于当地耐药率(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疗效评估:治疗后4周复查UBT,若失败需间隔3个月后进行补救治疗(调整抗生素组合)。

2. 胃黏膜保护与修复

抑酸治疗:合并糜烂或反流症状者,可短期使用PPI(如奥美拉唑)或P-CAB(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如沃诺拉赞)。

黏膜保护剂:推荐硫糖铝、替普瑞酮或瑞巴派特,疗程4~8周,可改善黏膜屏障功能。

抗氧化治疗:合并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可补充叶酸(5mg/d)、维生素C(500mg/d)或硒制剂,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3. 内镜治疗:针对高级别病变

射频消融(RFA):适用于局限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通过热效应破坏异常细胞,保留正常胃黏膜结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针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早期胃癌,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治愈率达95%以上。

三、特殊人群管理:精准化干预

1. 有胃癌家族史者

筛查起点:建议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胃癌病史者,30岁起每年进行胃镜筛查,结合PG检测评估风险。

干预强化:合并Hp感染者需优先根除,即使已行内镜治疗仍需缩短随访间隔(每6个月复查)。

2.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患者

监测重点:AIG常伴维生素B12缺乏及恶性贫血,需每6个月检测血清维生素B12、铁蛋白及胃泌素水平。

干预策略: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肌肉注射补充(1000μg/月),合并神经症状者需终身维持治疗。

四、患者教育:纠正误区与提升依从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管理需纠正两大误区:其一,“无症状≠无需治疗”,早期病变常无特异性表现,需强调定期随访;其二,“根除Hp后≠万事大吉”,约10%~20%患者可能治疗失败,需通过UBT确认疗效。生活方式干预:饮食避免过咸、过烫及腌制食品,每日摄入新鲜蔬果≥500g;严格戒除吸烟及酒精。

五、结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干预需遵循“分级管理、病因优先、动态监测”的原则。通过规范的Hp根除、胃黏膜保护及内镜治疗,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可有效延缓病变进展。同时,提升患者对定期随访的重视程度,纠正“无症状即安全”的误区,是实现胃癌早期预防的关键。临床医生应结合最新指南,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共同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单位:隆化县医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