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孔利梅
宫外孕,医学上称为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其中95%以上发生在输卵管。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若未及时诊断,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腹腔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数据显示,宫外孕的病死率约占妊娠相关死亡的6%~10%,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宫外孕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凭借其无创、实时、可重复等优势,成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本文将从超声影像特征、鉴别要点、检查技巧三方面,系统解析如何通过超声早期发现宫外孕,守护女性生育安全。
一、宫外孕的超声影像特征
1. 子宫内膜变化
假孕囊征:宫腔内可见无回声区(类似妊娠囊),但无胚芽及卵黄囊,需与宫内早孕鉴别。
子宫内膜增厚:呈“三线征”或“高回声环”,反映激素水平变化。
2. 附件区包块
典型表现:一侧附件区见混合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内部可见无回声区(血肿)或高回声区(凝血块)。
特殊类型:
未破裂型:包块完整,周围可见少量盆腔积液。
破裂型:包块形态不规则,盆腔大量积液(血液)。
流产型:包块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盆腔积液量较少。
3. 盆腔积液
量与分布:少量积液(<3cm)可能为生理性,大量积液(>3cm)且集中于子宫直肠窝,需警惕宫外孕破裂。
回声特征:血液呈低回声,若为陈旧性出血,可见细密光点回声。
4. 其他间接征象
子宫直肠窝积液:提示腹腔内出血。
卵巢黄体囊肿:宫外孕患者卵巢可见黄体囊肿,需与卵巢妊娠鉴别。
二、超声影像的鉴别要点
1. 宫内早孕
妊娠囊位置:宫内早孕的妊娠囊位于宫腔内,宫外孕的“假孕囊”位于宫腔外。
胚芽及胎心搏动:宫内早孕可见胚芽及胎心搏动,宫外孕无。
2. 黄体破裂
病史:黄体破裂多发生于月经后半周期,宫外孕多发生于停经后。
超声表现:黄体破裂表现为卵巢内混合回声包块,盆腔积液,但无附件区包块。
3. 卵巢囊肿蒂扭转
病史:卵巢囊肿蒂扭转多发生于体位改变后,宫外孕多发生于停经后。
超声表现:卵巢囊肿蒂扭转表现为卵巢增大,囊肿壁增厚,盆腔积液,但无附件区包块。
4. 急性盆腔炎
病史:急性盆腔炎多有发热、白细胞升高,宫外孕多无。
超声表现:急性盆腔炎表现为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积液,但无附件区包块。
三、超声检查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 检查前准备
经腹超声:需适度充盈膀胱,以推开肠管,清晰显示子宫及附件。
经阴道超声:无需憋尿,探头直接接触阴道穹窿,更接近子宫体,对小肌瘤、黏膜下肌瘤及宫颈肌瘤显示更清晰,尤其适合无性生活史或肥胖女性。
2. 检查时机
停经后:建议停经后5~6周进行超声检查,过早检查可能因胚胎过小而漏诊。
腹痛或阴道流血时:需立即进行超声检查,评估宫外孕破裂风险。
3. 动态观察
复查时机:若首次超声未发现宫外孕,但临床高度怀疑,需每隔48~72小时复查一次,直至明确诊断或排除宫外孕。
监测指标:观察附件区包块大小、盆腔积液量及子宫内膜变化。
4. 结合其他检查
血HCG测定:血HCG水平升高但超声未发现宫内妊娠囊,需高度怀疑宫外孕。
后穹窿穿刺:若超声提示盆腔大量积液,可行后穹窿穿刺,若抽出不凝血,提示宫外孕破裂。
四、结语
超声检查凭借其实时、无创、可重复等优势,成为宫外孕早期识别的“利器”。通过掌握宫外孕的超声影像特征(如附件区包块、盆腔积液)、鉴别要点(如宫内早孕、黄体破裂)及检查技巧(如动态观察、结合血HCG),可显著提高宫外孕的诊断准确性。建议育龄女性停经后及时进行超声检查,尤其是有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或高危人群(如盆腔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更应提高筛查频率。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宫外孕的诊疗将更加精准、个体化,为女性生育安全保驾护航。
(单位: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卫生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