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高血压、高血脂如何诱发心脑血管病?深度拆解致病机制
2024-12-16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951

撰文/邢东升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和高血脂则是引发这类疾病的两大“帮凶”。很多人知道它们与心脑血管病有关,却不了解背后的具体致病机制。深入探究高血压、高血脂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原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预防,守护健康。

一、高血压:血管壁的“持续高压冲击”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动脉血管富有弹性且光滑,血液能顺畅流动。而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内的压力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种持续的高压就像不断冲击堤坝的洪水,会对血管壁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高压的冲击下,血管内皮细胞首先受到损伤。血管内皮就如同血管内部的“保护膜”,一旦受损,原本光滑的血管内壁变得粗糙不平。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便会趁虚而入,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壁内。与此同时,身体启动“修复机制”,血小板会在受损处聚集,试图修复破损的血管壁,却也因此形成血栓的雏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沉积物与血小板不断累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冠状动脉,就可能引发冠心病。斑块持续增大,会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若斑块突然破裂,会迅速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脑动脉,狭窄的血管会减少脑部供血,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小血管,堵塞血管,就会引发脑梗死;另外,长期的高血压还会使脑动脉血管壁变得脆弱,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

二、高血脂:血管里的“脂质垃圾堆积”

高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含量过高。过多的脂质就像血管里的“垃圾”,无法被身体及时代谢排出,会逐渐在血管壁上沉积。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例,它被称为“坏胆固醇”。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时,大量的胆固醇会被运输到血管壁,这些胆固醇容易被氧化修饰,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这种氧化后的脂质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分泌炎症因子,吸引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到血管壁。单核细胞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后,会转变为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堆积,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脂质条纹。

随着病情发展,脂质条纹中的泡沫细胞不断死亡,释放出更多的脂质和坏死物质,与纤维组织混合,逐渐形成较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突出于血管腔内,使血管变得狭窄,影响血液流动。在心脏,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在脑部,会造成脑供血不足,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此外,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缓慢,同样容易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堵塞的风险。

三、协同“作恶”: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双重危害

高血压和高血脂常常“狼狈为奸”,共同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进程。高血压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为高血脂的脂质沉积提供了“温床”;而高血脂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又会进一步破坏血管壁结构,降低血管弹性,使血压更难控制。两者相互作用,如同“恶性循环”,大大增加了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了解高血压、高血脂诱发心脑血管病的致病机制后,我们能更清楚预防的重要性。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方式,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才能从根源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为健康筑牢防线。

(单位:广宗县核桃园卫生院,省市:河北省邢台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揭秘中医方剂:如何通过辨证施治改善心脑血管病症?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遗传与环境:哪些因素决定了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