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中医儿科脾胃调理: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脾胃经”
2024-12-16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5309

撰文/李承蔓

“孩子最近不爱吃饭,总说肚子胀”“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大便也不成形”——在儿科门诊,家长们关于孩子脾胃问题的咨询络绎不绝。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而言,脾胃健康更是如同生命的“能量站”,决定着营养的吸收与身体的抵抗力。今天,我们就从中医儿科的角度,聊聊如何科学调理孩子的脾胃。

一、脾胃—— 孩子健康的“根基”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仓廪之官”,承担着消化食物、运化水谷精微的重任。儿童的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如同娇嫩的幼苗,稍有饮食不当或外邪侵袭,就容易出现积食、腹泻、便秘等问题。如果把孩子的身体比作一座房子,脾胃就是房屋的地基:地基稳固,营养才能被充分吸收,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反之,脾胃虚弱,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咳嗽等各种疾病。

二、孩子脾胃发出的“求救信号”

1.食欲不振:孩子突然对喜欢的食物失去兴趣,吃饭时磨磨蹭蹭,甚至出现挑食、厌食。

2.消化不良:饭后腹胀、打嗝有酸腐味,大便干结或稀溏,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3.睡眠不安:夜间翻来覆去、踢被子,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磨牙、流口水。

4.面色异常:脾胃虚弱的孩子往往面色发黄、没有光泽,鼻梁处可能有青筋显现。

5.舌苔变化:正常孩子的舌苔薄白均匀,如果发现舌苔厚腻、发黄或地图舌,可能是脾胃失调的表现。

三、中医调理脾胃的“黄金法则”

(一)饮食调养:吃对食物是关键

遵循“饮食有节”的原则,避免给孩子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日常饮食中,可多选择健脾益胃的食材:小米粥被誉为“黄金养胃粥”,富含维生素B族,能温补脾胃;山药具有健脾止泻、益肺补肾的功效,无论是熬粥、炖汤还是清蒸,都能发挥良好的调理作用;红枣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与粳米一起煮成红枣粥,香甜可口又护脾。此外,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食量,做到“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

(二)推拿按摩:绿色疗法显身手

中医小儿推拿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穴位,能有效调节脾胃功能。常用的手法有:

1.摩腹:让孩子仰卧,家长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每次3~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2.捏脊:从孩子尾骨处开始,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交替提捏脊柱两侧皮肤,从下往上捏至大椎穴,每天1~2次,能增强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3.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膝盖下三寸(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按揉此穴可健脾和胃、通经活络,每次按揉1~2分钟。

(三)生活起居:细节之处见真章

保持规律的作息对脾胃健康至关重要。早睡早起,让孩子的身体顺应自然节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跳绳等,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孩子睡觉时踢被子受凉,尤其是秋冬季节,可给孩子穿上肚兜护住腹部。

四、四季调养:顺应天时护脾胃

春季阳气升发,可适当给孩子吃些豆芽、香椿等疏肝健脾的食物;夏季暑湿较重,山药冬瓜汤、荷叶粥能清热利湿;秋季气候干燥,银耳百合粥、秋梨膏可滋阴润燥;冬季寒冷,当归生姜羊肉汤则能温补脾胃。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调养方法,能让孩子的脾胃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孩子的脾胃健康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通过中医饮食、推拿、生活起居等多方面的调理,帮助孩子打好脾胃“根基”,才能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少生病、更茁壮。如果孩子脾胃问题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单位:迁安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省市:河北省迁安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当渐冻症患者用大脑 “点” 开 iPad,我们离 “心灵感应” 有多远?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