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痛风性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怎样改善病情?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044

撰文/闫晓华

痛风性肾病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引发的肾脏损害,其病程隐匿但危害深远。当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阶段时,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体内代谢废物堆积、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问题接踵而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核心手段,能够通过人工方式暂时替代肾脏功能,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延缓疾病进展。本文将深入解析痛风性肾病终末期的病理机制,以及血液透析如何在这一危急关头发挥关键作用。

一、痛风性肾病终末期的病理机制

1. 长期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慢性伤害”

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和肾间质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结晶沉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引发内皮细胞损伤和蛋白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造成肾单位缺血萎缩,肾功能逐渐下降。

2. 肾功能衰竭的“连锁反应”

肾脏无法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如尿素、肌酐),导致尿毒症症状。钾、钠、钙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引发高钾血症(危及心脏)或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全身细胞代谢,导致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

二、血液透析的“人工肾脏”功能

1. 透析的四大核心原理

弥散:通过半透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如尿素、肌酐)。

对流:利用血液流动产生的压力差,排出中分子毒素和多余水分。

超滤:通过半透膜加压,强制过滤血液中的水分和废物。

渗透:调节透析液成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 透析治疗的紧急启动时机

当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启动血液透析。早期干预可避免多器官衰竭,为原发病治疗(如控制尿酸、改善心功能)争取时间。

三、透析过程中的关键管理

1.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颈静脉或股静脉置入临时透析导管,快速建立血液通路。若需长期透析,可提前构建动静脉内瘘(将动脉与静脉吻合,形成血流充足的透析通道)。

2. 透析参数的精准调控

血液流速:根据患者体重和耐受性设定(通常为200~400毫升/分钟)。

透析液成分:调整钾、钠、钙浓度,纠正电解质紊乱。

超滤量:根据体重增长和心功能状态设定,避免透析中低血压。

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低血压:通过调整超滤速度、补充生理盐水或使用升压药预防。

肌肉痉挛:可能与超滤过快或电解质失衡有关,需调整透析参数。

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预防血源性感染。

四、透析后的康复与长期规划

1. 肾功能恢复的评估

部分患者在透析支持后,肾功能可能逐渐恢复。需定期检测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评估撤机时机。

2. 饮食与药物的调整

根据尿量调整每日盐和水摄入量,避免水肿和高血压。优先选择鱼、瘦肉、蛋、奶等优质蛋白,减少植物蛋白摄入。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和造影剂。继续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控制血尿酸水平。

3. 长期透析或肾移植的规划

若肾功能无法恢复,需制定长期透析方案或评估肾移植可行性。

五、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支持

1. 家庭护理指导

内瘘维护:教会家属观察内瘘震颤、避免压迫穿刺部位。

紧急情况应对:识别少尿、水肿加重或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2. 心理干预与支持

情绪管理: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焦虑和抑郁。

家庭支持:家属参与治疗决策,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如陪同透析、记录用药)。

六、结语

痛风性肾病终末期是肾脏的“慢性危机”,血液透析通过人工手段重建体内环境平衡,为肾脏修复或替代治疗赢得时间。从紧急透析到康复管理,每一步都需要医护团队、患者及家属的紧密配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痛风性肾病患者能够摆脱透析依赖,重启健康生活。科学认知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是战胜这场“肾脏危机”的关键。

(单位:兴隆县中医医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推荐阅读
痛风性肾病:高尿酸背后的肾脏隐患
2025-01-13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