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小英
高血压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7亿人,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传统的单纯西医治疗模式虽然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但在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预防并发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模式逐渐受到重视,这种综合管理策略不仅能够发挥西医降压迅速、疗效确切的优势,还能充分利用中医药调理体质、标本兼治的特色,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管理高血压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核心在于“优势互补、标本兼治”。西医的优势在于诊断明确、用药精准、起效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效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调理、辨证论治、副作用小,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增强机体自我调节能力。两者结合的治疗目标包括:快速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理体质偏差,预防疾病进展;减少西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全面防控并发症,保护靶器官功能。这种综合管理模式已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优势。
中西医结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有哪些
1.个体化辨证用药与西药联合
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与西药联合使用。肝阳上亢型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ARB类降压药;痰湿壅盛型患者多见头重如裹、胸闷纳呆、舌苔厚腻,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并利尿剂;气虚血瘀型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心悸、舌质紫暗,可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钙通道阻滞剂。这种辨证用药的方法不仅能够增强降压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提高治疗的满意度。
2.中医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
针灸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选择百会、风池、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2~3次,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血管弹性。推拿按摩通过按压头面部、颈肩部特定穴位,疏通经络气血,缓解血管紧张状态。耳穴压豆法操作简便,患者可自行在家中进行,对控制血压波动有良好效果。中药足浴使用天麻、钩藤、夏枯草等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的药物,通过足底反射区刺激,达到全身调理的效果。
3.生活方式的中医药指导干预
中医强调“治未病”理念,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饮食调护方面,根据患者体质推荐个性化食疗方案,如肝火旺盛者宜食清热平肝的芹菜、苦瓜、菊花茶,痰湿体质者适合薏米、冬瓜、山楂等化湿降脂食物。情志调摄通过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结合冥想、音乐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作息调理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建议患者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季节养生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习惯,如春季重在疏肝理气,夏季注重清热养心。
4.长期管理与并发症预防同样关键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的长期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复诊评估不仅要监测血压变化,还要关注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及早发现并发症征象。患者教育应该包括疾病认知、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善等多个方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家属应该了解基本的中医养生知识和急救措施。社区管理模式可以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延伸到基层,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综合治疗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综合管理模式。它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能够准确辨证、合理用药、科学监测。对于患者而言,需要转变治疗观念,从单纯的“降压”转向全面的“调理”,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高血压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让我们携手努力,让中西医结合的智慧为更多高血压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