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夏萌萌
近年来,我国儿童近视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超过50%,其中小学生近视的比例接近40%。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眼部疾病。因此,科学防控儿童近视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近视的成因、危害及科学防控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
一、儿童近视的成因
近视(又称“近视眼”)是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儿童近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
1.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父母双方均近视的孩子,近视风险显著增加。若父母一方近视,孩子近视概率约为30%;若双方均近视,概率可高达60%。
2. 环境因素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作业、使用电子产品等,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眼轴增长,形成近视。
(2)户外活动不足:自然光能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缺乏户外活动会增加近视风险。
(3)不良用眼习惯:如阅读姿势不正确、光线不足、长时间盯着屏幕等,均会加重眼睛负担。
3. 营养与健康因素
缺乏维生素A、D及钙等营养素可能影响眼球发育,增加近视风险。此外,睡眠不足、体质虚弱也会影响视力健康。
二、近视的危害
近视不仅仅是视力模糊,还可能带来以下危害:
1. 影响学习和生活:近视儿童看不清黑板,可能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甚至导致成绩下降。
2. 增加眼部疾病风险: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青光眼、黄斑病变等严重眼病,甚至导致失明。
3. 限制职业选择:某些职业(如飞行员、军人、运动员等)对视力要求较高,近视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科学防控近视的方法
1. 增加户外活动
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可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自然光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
2.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1)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缓解眼疲劳。
(2)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建议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不超过1小时,并保持适当距离(至少50厘米)。
(3)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写作业或阅读,建议每40分钟休息10分钟。
3.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1)正确的读写姿势:保持“一拳一尺一寸”(胸口离桌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
(2)适宜的光线环境:学习时使用护眼台灯,避免在昏暗或强光下用眼。
4. 均衡饮食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维生素D(鱼类、鸡蛋)、钙(牛奶、豆制品)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视力。
5. 定期视力检查
建议每3~6个月带孩子做一次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及时发现并干预近视发展。若发现近视,应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合适的眼镜或角膜塑形镜(OK镜)。
6. 科学矫正视力
(1)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需根据验光结果选择合适的镜片。
(2)角膜塑形镜(OK镜):夜间佩戴,白天可暂时恢复清晰视力,适合近视增长较快的儿童。
(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部分研究显示,0.01%阿托品可延缓近视进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家长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视力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做到:
1. 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2. 监督孩子的用眼习惯,及时纠正不良姿势。
3. 营造良好的家庭护眼环境,如提供合适的书桌椅和照明。
4. 与学校合作,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积极配合防控措施。
结语
儿童近视防控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定期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希望每位家长都能重视孩子的眼睛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清晰明亮的未来!
(单位:高碑店明仁眼科医院,省市: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