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结肠癌术后病理报告里这些分级、分期指标是什么意思?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443

撰文/韩聪

很多人在接受结肠癌手术后,都会拿到一份术后病理报告。报告上写着一连串让人费解的术语:T3、N1、M0,低分化腺癌、神经浸润、淋巴结阳性、肿瘤侵犯浆膜外等,看着这些专业术语,患者及家属常常一头雾水,不知道病情到底是轻是重,后续该不该化疗,又该如何评估预后。其实,术后病理报告并不是医生“看得懂就行”的东西。弄懂这些信息,是患者参与治疗决策、配合随访管理、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

分期:TNM系统是怎么回事

TNM系统是国际上通用的肿瘤分期方法,由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提出,用于描述肿瘤的原发程度(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

T分期:肿瘤侵及的深度

Tis癌症局限于黏膜内,属于最早期,称为原位癌;T1癌组织仅侵入肠壁黏膜下层;T2癌组织侵入肠壁的肌层;T3癌组织穿透肌层,达到浆膜下层或邻近脂肪组织;T4癌细胞侵犯浆膜层或已穿透肠壁,侵犯邻近脏器或组织。T的数值越大,代表肿瘤局部侵袭越深,意味局部进展较重。

N分期:淋巴结是否有转移

N0未发现淋巴结转移;N1为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1a表示1个,N1b表示2~3个,N1c浆膜下出现卫星灶癌结节,或在非腹膜覆盖的结直肠周围软组织有癌结节);N2是≥4个淋巴结转移(N2a表示4~6个,N2b为7个及以上)。淋巴结阳性越多,预后风险越高。

M分期:有没有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M1已有远处转移,如肝、肺等。只要有M1,无论T和N如何,分期即为晚期(Ⅳ期),需要系统治疗。

分级:肿瘤分化程度怎么看

分化指的是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分化越高,说明癌细胞还保留部分正常结构,恶性程度较低;分化差的癌细胞形态混乱,生长更快、易转移。

高分化腺癌(G1)细胞结构类似正常组织,恶性程度低;中分化腺癌(G2)介于高分化与低分化之间,最常见;低分化腺癌(G3)细胞形态紊乱,生长快,恶性程度高;未分化癌(G4)几乎完全失去正常结构,极具侵袭性,预后差。例如同样是T3N1的病人,低分化腺癌的预后往往比高分化腺癌差,这也是医生制定治疗强度的参考依据。

其他重要指标,也值得关注

淋巴管/血管/神经侵犯:淋巴管侵犯提示癌细胞侵入淋巴管结构,有转移风险;血管侵犯说明癌细胞侵犯血管组织,有远处转移可能;神经侵犯指癌细胞侵入、环绕或穿过神经,或在神经鞘的任意一层出现癌细胞,预示局部复发风险高。有这些侵犯因素的患者,通常被视为高危,即便淋巴结未转移,也可能建议术后化疗。

肿瘤边缘是否清除干净:切缘阴性指切除范围内无残余癌组织,说明手术彻底;切缘阳性说明肿瘤切除边缘仍有癌细胞,提示需进一步处理或辅助治疗。

取出的淋巴结数目:国家指南推荐至少切除12个淋巴结进行评估。如果少于这个数,可能影响分期准确性,存在“低估风险”。

如何根据分期决定治疗方案?

根据TNM和其他指标,临床上常将结肠癌分为以下四期:

Ⅰ期(T1~T2,N0):局限性早期癌,术后一般不需化疗。

Ⅱ期(T3~T4,N0):病灶较深但无淋巴转移,如存在高危因素(如神经侵犯、低分化、血管侵犯等)可能需化疗。

Ⅲ期(任意T,N1~N2):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多数建议辅助化疗。

Ⅳ期(M1):远处转移,需系统治疗,手术仅作为部分缓解或并发症处理手段。

即便是同一期别,分化、风险因子等也会影响医生的治疗建议,所以看报告不能只看“几期”,而要结合其他指标全面评估。

面对病理报告,患者要做什么

保存报告,备份纸质与电子版,方便后续多学科会诊或转院;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及时咨询主治医生或专业人士,不要自行“百度式恐慌”;积极配合治疗方案制定,如需化疗、基因检测、营养支持等,要从全局出发看待;建立科学随访意识,术后定期检查(如肠镜、CT、CEA监测)非常关键;保持良好心态与生活方式,心情、作息、饮食、运动都影响免疫力和复发风险。

术后病理报告,不是一纸冰冷的文字,而是你身体状况的真实映射。它告诉你,癌症发展到了哪一步,还藏在哪些角落,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看懂这些专业术语,不是为了“自我诊断”,而是让你更主动、更有信心地参与到康复过程中。毕竟,打赢癌症的仗,靠的不只是医生的刀,更是患者的智慧与坚持。

(单位: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