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胜崇
在日常生活中,痔疮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肛肠病,它的发病率相当高,民间甚至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虽然痔疮不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但发作时带来的疼痛、瘙痒、便血等症状,却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了解痔疮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在患病时能正确应对并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认识痔疮
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的常见肛肠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1. 内痔:由直肠上部静脉丛扩张形成,表面为黏膜。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鲜红便血,排便后点滴状,严重时喷射状出血。内痔也可能脱出肛门,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推回或无法回纳。
2. 外痔:由齿线下静脉丛扩张或血栓形成,分为静脉曲张性、结缔组织性、血栓性和炎性类型。主要症状为剧烈疼痛,尤其有血栓或炎症时,排便后或行走时肛门有肿物感,且易引起瘙痒等不适。
3. 混合痔:内痔与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兼有内外痔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脱出频繁且难回纳,可能出现嵌顿、坏死、感染及剧烈疼痛。
二、痔疮的诱发因素
不良排便习惯:长时间蹲厕、用力过猛、排便时间过长等会增加肛门直肠部压力,影响静脉回流,诱发痔疮。玩手机等行为会不自觉延长排便时间,增加患痔疮的风险。
久坐久站:长期坐姿或站姿导致血液回流不畅,静脉扩张,易引发痔疮。办公室职员、司机、教师等高风险人群。
饮食因素:辛辣、油腻食物及饮酒等刺激肛门,导致充血或便秘、腹泻,增加痔疮风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大便干结,也会增加发病概率。
妊娠:怀孕时,胎儿增大压迫血管,影响静脉回流,激素变化使血管壁松弛,增加痔疮风险。
腹压增加:长期咳嗽、前列腺肥大、腹水等疾病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促使痔疮形成。重体力劳动者因用力频繁,也易患痔疮。
三、痔疮的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预防和缓解痔疮的关键。每天定时排便,最好在早晨或餐后半小时,避免长时间蹲厕,控制排便时间在3分钟以内,以减少对肛门直肠部的压力。避免用力排便,尤其在便秘时,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水分和适量运动来改善排便问题。合理饮食方面,应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压力。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刺激性清洁剂。最后,积极治疗腹压增加的疾病,避免过度用力,特别是避免重体力劳动,以防痔疮加重。
四、痔疮的治疗方法
对于症状较轻的痔疮,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痔疮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坐浴(温水或药物坐浴)每日1~2次,缓解疼痛和瘙痒;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对于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痔疮,手术治疗是必需的。常见手术方法包括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微创且恢复快;橡皮圈套扎术,适用于小内痔;外剥内扎术,适用于混合痔,疗效确切,但术后疼痛较明显。
五、痔疮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痔疮患者应注意以下饮食事项: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咖啡、浓茶和酒精饮料;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加重症状;控制油腻、高脂肪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保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维持肠道健康。
六、痔疮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痔疮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控制时间、避免用力排便。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温水清洗,避免刺激性清洁剂,轻柔擦拭。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活动并选择合适座椅。进行适当运动,如有氧运动和提肛运动,增强肛门功能。穿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压迫肛门。积极治疗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避免过度用力。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以减轻症状。
七、结语
通过以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痔疮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痔疮复发的可能性。如果痔疮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单位: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中心卫生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