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沈小棋
肾脏疾病,尤其是当它们进展到终末期,即尿毒症阶段时,肾脏替代治疗就成为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在众多疗法中,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和腹膜透析(简称腹透)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两种方法虽然都是为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但在操作方式、适用人群、生活影响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旨在深入浅出地解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之间的五大关键区别,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治疗方式,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一、作用原理:体外与体内的较量
血液透析,顾名思义,是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来完成透析过程。患者的血液被引出体外,流经一个充满透析液的透析器,其中的半透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肌酐等从血液中透出,进入透析液,而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则被保留在血液中。这一过程模拟了肾脏的滤过功能,高效地清除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相比之下,腹膜透析则利用了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腹膜是一层覆盖在腹腔内壁的薄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半透膜性质。在腹膜透析中,透析液被注入腹腔,与腹膜接触,通过弥散和对流的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水分排出体外。腹膜透析的优势在于其连续性和体内进行的特点,使得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式:医院与家庭的抉择
血液透析通常需要在医院的专业环境中进行,由医护人员操作。每次透析前,患者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以便将血液引出体外。透析过程一般需要持续3~4小时,每周进行2~3次。这种治疗方式虽然高效,但患者需要频繁往返医院,对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腹膜透析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通过腹腔灌注透析液来完成透析过程。透析液的交换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每天进行多次交换,每次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
三、适用人群:病情与需求的匹配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在适用人群上也有所不同。血液透析更适合那些病情危重、需要迅速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水分的患者,如急性肾损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等。此外,对于心功能不稳定或无法建立有效腹膜透析通路的患者,血液透析也是首选。腹膜透析则更适合那些希望在家中进行治疗、保持一定生活质量和隐私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以及那些对血液透析有恐惧或抵触情绪的患者来说,腹膜透析是一个更为合适的选择。
四、并发症:风险与管理的平衡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感染、低血压等,这与透析过程中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并引出体外循环有关。此外,长期血液透析还可能导致贫血、骨质疏松等慢性并发症。腹膜透析的并发症则主要包括腹膜炎、蛋白丢失和透析不充分等。由于腹膜透析需要在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因此存在感染的风险。此外,腹膜透析还可能导致蛋白丢失和营养不良等问题。然而,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对心脏的影响较小,且能够模拟肾脏的连续工作,因此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五、生活影响:适应与调整的旅程
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需要频繁前往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患者可能面临交通不便、时间成本高等问题。此外,血液透析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工作能力。在透析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控制饮食和水分摄入,以免引起高血压等并发症。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相关指标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相比之下,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较小。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透析过程,保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然而,腹膜透析也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无菌操作、透析液交换等。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监测体内的电解质变化,避免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问题。
六、结语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两大主流方式,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在选择透析方式时,患者应综合考虑自身病情、经济条件、居住环境以及个人意愿等因素。同时,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应对透析带来的挑战和困难。无论选择哪种透析方式,重要的是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以确保透析效果良好。
(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