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磊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遇到膝关节“咔咔响”的情况:上下楼梯时、久坐起身时,甚至只是简单屈伸膝盖,关节就会发出异响。有人对此不以为意,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关节老化的征兆。膝关节“咔咔响”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天就带大家揭开关节退变的真相。
一、生理性弹响:正常的关节“小插曲”
膝关节发出声响,并不一定代表关节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这种响声属于生理性弹响。关节活动时,关节腔中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形成微小气泡,气泡破裂会产生响声;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在骨骼表面滑动,摩擦也可能引发弹响。这种弹响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偶尔发生:并非每次关节活动都会出现,响声间隔时间不固定。
不伴疼痛:响后关节无肿胀、疼痛或活动受限等不适。
无重复规律:每次弹响的频率、强度没有明显规律。
生理性弹响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属于关节正常的“小插曲”,不必过度紧张。但如果弹响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则需提高警惕。
二、病理性弹响:关节退变的“预警信号”
当膝关节弹响伴随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很可能是病理性弹响,暗示关节出现了病变,常见原因包括:
1.骨关节炎:关节退变的“头号杀手”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关节面变得不再光滑,活动时摩擦加剧,导致弹响。患者常感到关节隐痛、僵硬,尤其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明显,活动后稍有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加重疼痛。肥胖、长期负重劳作、关节外伤史等人群更容易患上骨关节炎。
2.半月板损伤:运动爱好者的“常见困扰”
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中的急转急停、深蹲起跳,容易导致半月板撕裂。损伤后的半月板无法正常缓冲关节压力,活动时与骨骼摩擦,产生弹响,并伴随关节卡顿、疼痛,严重时甚至无法伸直或弯曲膝盖。
3.滑膜皱襞综合征:被忽视的“关节炎症”
膝关节内的滑膜皱襞因外伤、炎症等原因增生、肥厚,活动时与周围组织摩擦,引发弹响和疼痛。这种弹响通常较为规律,且在特定角度下容易出现,部分患者还会感到关节内有“异物感”。
4.交叉韧带损伤:严重运动损伤的“后遗症”
前交叉或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膝关节稳定性下降,活动时骨头与韧带残端摩擦,可出现弹响,同时伴随关节松弛、无力,甚至反复扭伤。
三、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这些习惯正在“加速老化”
关节退变并非老年人专属,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关节老化进程:
过度运动:长期高强度跑步、爬山,或频繁进行深蹲、跳跃动作,会加重关节软骨磨损。
肥胖: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加4~6倍,加速软骨退变。
姿势不良:久坐、久站、跷二郎腿等习惯,会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增加局部磨损。
外伤未愈:既往关节扭伤、骨折等损伤若未彻底恢复,可能遗留慢性炎症,诱发关节退变。
四、科学护膝:从日常细节延缓关节衰老
想要保护膝关节,预防关节退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适度运动: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既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又能减少磨损。避免长时间爬楼梯、蹲起,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减轻膝关节负担。
注意保暖:寒冷会使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诱发疼痛。秋冬季节可佩戴护膝,避免关节受凉。
补充营养:适当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氨基葡萄糖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贝类,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有助于保护软骨。
定期检查:40岁以上人群、肥胖者、运动员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膝关节X光或超声检查,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膝关节“咔咔响”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当弹响伴随疼痛、肿胀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的运动和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守护关节健康,远离关节退变的困扰。
(单位:河北省第二荣军优抚医院,省市:河北省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