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其飞
凌晨三点多的时候,沈女士被丈夫的拳脚惊醒,只见他闭着眼睛,嘴里念叨着“别追我”,然后双手在空中胡乱地挥舞着,竟然还踹到床头柜,她开灯之后发现丈夫一脸迷茫,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事儿他们在家里经常上演,后来经医生检查,丈夫患上了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症(RBD),这种病症就像一场发生在梦里的“失控演出”,既会危害患者本身的健康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这种病症的异常现象并且学会如何尽早辨别它。
一、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的奥秘探索
正常睡眠的时候,人们会经历非快眼动期和快眼动期(REM)。在快眼动期,人们一般会陷入精彩的梦里,这时候大脑非常忙碌,不过身体上的肌肉会被“锁住”,这样就能避免我们在梦中做真实的动作,可是得了快眼动期行为障碍的患者,这个肌肉锁定功能就会不起作用,于是他们会在梦里“手舞足蹈”,把梦里的动作真的做出来。
从发病机制上看,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跟大脑里面的某些神经递质失衡有关,γ-氨基丁酸这一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大脑里控制肌肉张力以及睡眠-清醒周期的神经核团产生病变,都可能会引发这种病,还有一些药物的副作用,脑部受到物理损伤,神经系统发生疾病等等,也可能是触发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的“导火线”。
二、异常表现:梦境中的“失控剧场”现象研究
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的突出特征就是梦见自己在演戏。患者会做出很激烈的动作比如打拳、踢腿、翻滚、跳跃、喊叫等等,激烈程度与梦的内容紧密相关,有的人在梦里和别人搏斗,醒来就在空气中挥拳,有人梦到要逃走,结果躺在床上左右扭动。这些动作很危险,有可能撞出淤青、擦伤,严重时还会骨折,有的甚至把睡在旁边的人打伤,把同床的伴侣或者家人打伤。
除了肢体的剧烈动作以外还有语言的表现。睡眠中的大声说话、呼喊、咒骂等,常与梦中所发生的事件相联系,这种现象常常反复出现,至少每周2次以上,影响到正常睡眠,白天表现为困倦、疲乏、不能集中精力办事、工作、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
三、早期识别: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想要做到早些发觉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就要从诸多方面加以留心,第一点就是睡眠期间那些古怪的动作,自己或者同住的人如果在睡觉的时候会做比较猛烈的肢体举动,大声叫唤之类的,在第二天早上醒来之后却完全忘了这些事情,这就是个很明显的迹象;第二点便是注意睡眠的质量问题,患者或许会诉说自己的睡眠总是时断时续,无论怎么睡都觉得没睡着,即便是在床上躺了很长时间,到了第二天还是觉得没有精神。
而且也要参考其他症状辅助诊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像是嗅觉会减退,还会有便秘、运动轻度不协调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做多导睡眠监测(PSG),这是确诊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的一个“金标准”,利用多导睡眠检测技术来检查脑电、眼电和肌电等生理信号的时候,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患者在快速眼动期间的肌肉活动状况,从而精准判断他们到底是不是患了这个病。
四、预防与干预:守护睡眠健康
虽然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做些事情来预防或者减缓症状。改善睡眠环境非常重要,确保卧室安全,并且拿走床旁边锋利的东西,防止患者在发作时受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有益于维持正常的睡眠。
一旦确诊,就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上,氯硝西泮对于大部分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它能增强大脑里抑制神经的作用,使人在睡着的时候肌肉能够得以麻痹。如果患者不能接受氯硝西泮,还可以选择褪黑素。心理治疗也可以帮到患者,减轻他们因为病症所产生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好比藏身于夜晚的“小恶魔”,干扰着大家的健康。知道它的怪异表现及早期察觉手段,我们就能尽早发现问题,早日解决困难。这样就能帮助患者赶走梦中的“失控”,再次拥有安稳的美梦。
(单位:肥东县第三人民医院,省市:安徽省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