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儿童涂氟防龋:这些误区可能让效果大打折扣!
2025-03-0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8万

撰文/李辉

涂氟作为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手段,已被全球口腔医学界广泛认可。然而,许多家长在操作过程中因认知误区,导致涂氟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本文将结合最新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解析五大常见误区,帮助家长科学守护孩子的口腔健康。

误区一:孩子很少吃糖,无需涂氟

真相:龋齿的成因远比“吃糖”复杂。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控制孩子糖分摄入,就能避免龋齿。然而,龋齿是细菌、食物残渣、牙齿结构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饼干、饮料、蛋糕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样会在口腔内被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此外,乳牙的牙釉质较薄,抗酸能力弱,即使不直接吃糖,也可能因食物残留导致龋齿。

误区二:乳牙迟早要换,无需过度关注

真相:乳牙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

乳牙龋坏不仅会导致疼痛、感染,还可能引发根尖周炎,进而影响恒牙的牙胚发育。研究显示,乳牙龋坏严重的儿童,恒牙萌出后患龋风险增加3倍以上。此外,乳牙早失还会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引发牙列不齐。

临床建议:儿童乳牙萌出后即可开始涂氟,通常从2~3岁开始,每半年一次,直至6岁。对于高患龋风险儿童,建议每3个月涂氟一次。

误区三:在家涂氟既方便又省钱

真相:非专业操作风险极高。

涂氟过程需严格遵循清洁、隔湿、精准涂布的标准化流程。家长在家自行操作时,往往难以保证牙面彻底干燥,且难以实现氟化物的均匀覆盖。若操作不当导致氟化物过量摄入,还可能引发氟中毒风险,危害儿童健康。

专业流程:涂氟需首先进行牙面清洁,彻底去除软垢与食物残渣;随后开展隔湿处理,用棉卷或吸唾器保持牙面干燥;接着精准涂抹氟化物,以小刷子或托盘均匀覆盖牙面;最后固化等待,让氟化物形成保护膜,期间需避免吞咽。

误区四:涂氟后即可“一劳永逸”

真相:涂氟需配合日常护理。

涂氟虽是预防龋齿的重要辅助措施,能增强牙齿抗龋力,但它并不能取代日常的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以及定期前往专业机构进行口腔检查等基础且关键的护齿步骤。

科学护齿建议:建议每日刷牙两次,儿童使用豌豆大小含氟牙膏;饭后及时漱口,并用牙线清理牙缝;同时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并处理龋齿。

误区五:涂氟无年龄限制,越早越好

真相:涂氟需根据儿童配合度选择时机。

虽然理论上婴儿萌出第一颗牙即可涂氟,但实际操作中,需考虑儿童配合度。2岁以下儿童可能因无法保持静止导致涂氟失败,甚至误吞氟化物。

临床建议:2~3岁儿童能配合操作时即可开始涂氟;8~10岁儿童若口腔卫生良好且患龋风险低,可停止涂氟;正畸儿童、酸蚀症患者等特殊人群,需遵医嘱增加涂氟频率。

涂氟的科学原理与注意事项

原理:氟化物可与牙齿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发生化学反应,紧密结合形成坚固的氟磷灰石。这一转变能显著增强牙釉质抵御酸性物质侵蚀的能力,有效抑制致龋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积极促进牙齿发生再矿化,全方位守护牙齿健康。

注意事项:涂氟需注意:哮喘、氟化物过敏或口腔黏膜破损者不宜涂氟;涂氟后30分钟内勿饮水进食,当天不刷牙;材料方面,氟保护漆防龋效果更佳,但需专业人员操作以确保安全与效果。

涂氟的潜在风险与应对:涂氟存在一定风险,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口腔灼热感或味觉改变等短暂不适,通常1小时内缓解;若过量摄入氟化物,还可能导致氟斑牙,因此需严格控制用量。为降低风险,家长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并避免频繁涂氟,高患龋风险儿童每3~6个月涂氟一次,低风险儿童每半年一次。科学选择涂氟方案时,需综合评估孩子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状况及家族龋病史等患龋风险因素,优先选择具备儿童牙科资质的医院或诊所,并定期复查口腔健康,以便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结语

涂氟是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手段,但需结合科学认知和规范操作。家长应摒弃误区,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防龋方案。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才能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单位:晋州市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晋州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