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从玩耍到饮食:如何科学管理儿童体重?
2025-03-0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502

撰文/古丽斯坦·库尔班 阿孜古丽·阿不都瓦依提

“孩子胖点是福气”“长身体多吃点没事”——这些流传甚广的观念曾让许多家长对儿童肥胖问题掉以轻心。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过重的体重不仅影响外观和心理,也显著增加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儿童的身体仍在发育,体重管理不能简单地“减肥”了事。科学管理儿童体重,应当从“养”而非“控”的角度出发,将运动、饮食、作息、心理等因素全面考虑,在生活细节中做出长期、稳定的优化。

儿童体重管理的前提:会“判断”

儿童的体重评估与成人不同,不能简单以体重数值判断胖瘦,而应结合年龄、性别、身高进行综合评估。目前通用的方法是体重指数(BMI)+生长曲线图。BMI=体重(kg)/身高²(m²),得出的数值可参考中国儿科专用的BMI百分位曲线。通常来说BMI在85%~95%之间提示超重;BMI超过95%为肥胖;BMI低于5%提示偏瘦;5%~85%之间属正常范围。

医生还会参考腰围、皮脂厚度、体脂比等指标综合判断孩子的体成分。儿童肥胖往往呈现“中枢性肥胖”,即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这种类型对健康危害更大。一旦确定体重超标,就需要进一步评估孩子是否存在代谢异常、运动受限、心理困扰等问题,明确是否需要干预。

饮食管理:不是少吃,而是吃得对

保证三餐规律,避免频繁加餐:不少孩子存在三餐不规律、零食不断、宵夜频繁等问题,导致热量摄入远高于实际需求。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情绪性进食与无意识进食。

控制高能量密度食物摄入: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甜点、加工肉类等热量高而营养价值低,应严格限制。建议用水果代替甜点,用白水或淡茶替代奶茶和饮料。

提升膳食结构的“饱腹感与营养密度”:在不减少总能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粗粮,以及高质量蛋白(如鸡蛋、豆制品、鱼虾等)来延长饱腹时间,降低摄入总量。

餐桌教育,鼓励参与食物准备:让孩子参与简单的洗菜、配菜、摆盘,不仅提升食物认知,还能增强自主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

运动:玩耍是天然的燃脂器

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建议5~17岁儿童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力量练习(如攀爬、爬楼)和骨骼增强运动(如跳跃、球类)。

减少久坐与屏幕时间:控制每日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屏幕行为的总时长不超过2小时,鼓励每坐30分钟就起身活动几分钟。

建立家庭运动模式:运动最怕“孤军作战”。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骑车、散步、做游戏,不仅增强亲子关系,也能树立榜样作用,营造家庭共同健康的氛围。

睡眠与作息:被忽视的体重“调节器”

睡眠不足与肥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儿童睡眠时间每减少1小时,超重风险可增加近2倍。熬夜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干扰食欲控制,使孩子更易进食高热量食物。

学龄前儿童每日睡眠建议10~13小时;学龄期儿童建议9~11小时;青少年应保持8~10小时。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生物钟稳定,减少夜间进食冲动,提高白天的活力与活动量。

心理与行为干预:从“听话”到“愿意做”

创造正向引导的环境:不以外貌批评孩子,不将减重作为惩罚,而是强调“为了身体强壮、跑得更快、睡得更香”。

激励小目标达成:设定可达成的小任务(如每天走够5000步、一周只吃一次甜食),完成后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励,强化自信与积极行为。

多部门协同干预:如发现孩子已出现情绪问题、暴饮暴食、社交回避等,应及时寻求营养科、心理科、运动康复等多学科支持。

体重管理的目标不是“追求标准体型”,而是帮助孩子拥有更强健的体格、更稳定的情绪和更充沛的精力。科学管理儿童体重,不是压制,而是引导;不是控制,而是支持。从饮食到运动,从作息到情绪,让孩子在健康的轨道上自由成长,才是我们作为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守护的方向。

(单位: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省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