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痛风发作时,患者通常会经历哪些症状?
2025-02-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9481

撰文/薛小飞

痛风,这个被称为“帝王病”“富贵病”的代谢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袭现代人的健康。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人群已达1.7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2000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当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的身体究竟经历着怎样的“暴风骤雨”?了解典型症状,不仅是患者自我监测的重要依据,更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步。

一、疼痛:突如其来的“刀割之痛”

痛风发作最显著的特征是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常被患者描述为“刀割”“火烧”或“被石头碾压”。发作初期,疼痛可在1~2小时内达到峰值,视觉模拟评分(VAS)常超过8分(满分10分)。疼痛具有骤发性,多在深夜或凌晨发作,患者常从睡梦中痛醒,关节周围皮肤温度可升高为38℃~39℃,触碰时疼痛加剧,甚至轻微的床单覆盖都难以忍受。

疼痛部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70%的首次发作集中在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根部),这与该关节处于肢体末端、温度较低、尿酸盐更易沉积有关。此外,足背、踝关节、膝关节也是常见受累部位。随着病程进展,疼痛可逐渐累及手指、手腕等上肢关节,甚至出现多关节同时发作的情况。

二、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的“四重奏”

除剧烈疼痛外,痛风发作还伴随红肿热痛的典型炎症表现。发作关节周围皮肤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边界清晰,皮肤张力增高,类似丹毒样改变。肿胀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轻者仅表现为关节轻度饱满,重者可出现明显水肿,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炎症导致的局部皮温升高是区别于其他关节疾病的重要特征。患者常自觉患处发烫,触诊温度可比周围正常皮肤高出2℃~3℃。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引发明显压痛,关节周围肌肉处于保护性痉挛状态,导致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减小。

三、全身症状:不止于关节的“连锁反应”

痛风急性发作并非局限于关节局部,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约30%的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37.3℃~38℃)、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这是机体对尿酸盐结晶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加快,进一步提示炎症的存在。

此外,痛风常与代谢综合征并存,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血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症状。这些全身性改变不仅加重了身体负担,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四、慢性期表现:反复发作的“后遗症”

若急性发作未得到有效控制,痛风会逐渐进入慢性期。此时,尿酸盐结晶持续沉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常见于耳廓、鹰嘴突、跟腱等部位,外观为皮下隆起的黄白色结节,严重时可破溃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且伤口难以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长期尿酸盐侵蚀还会导致关节畸形,常见于手部、足部小关节,表现为关节肿大、骨质破坏、活动障碍,最终可能发展为残疾。同时,尿酸盐在肾脏的沉积可引发尿酸性肾病和尿路结石,严重威胁肾功能。

五、发作规律:周期性与诱因的博弈

痛风发作具有周期性,首次发作后,多数患者会经历长短不一的“无症状间歇期”,短则数周,长则数年。但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率会逐渐增加,间歇期缩短,症状也更加严重。

诱发因素在痛风发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饮酒(尤其是啤酒)、剧烈运动、创伤、感染、突然停用降尿酸药物等,都可能打破体内尿酸平衡,触发急性发作。此外,寒冷、脱水、应激状态也会增加发作风险。

痛风发作不仅是身体的“疼痛警报”,更是代谢紊乱的危险信号。了解这些典型症状,有助于患者及时识别发作先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急性发作期的抗炎止痛,到间歇期的降尿酸治疗,再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系统化管理是战胜痛风的关键。记住,每一次疼痛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唯有科学防治,才能重获关节自由与健康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1岁男童被强吻,当晚确诊水痘!这种 “红豆病”别忽视!
知名歌手自曝心脏患病!这些心脏 “求救信号”,你可能天天忽略……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痛风患者更适合吃“草”?医生:不一定,怎样吃有讲究
2025-03-11 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高尿酸血症怎么办?痛风患者的健康饮食小窍门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痛风性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怎样改善病情?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痛风发作怎么办?中西医教你这样缓解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