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秦林
在现代社会,痛风已不再是罕见病,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疾病困扰。痛风发作时,关节部位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红肿和发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痛风的成因及与之相关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控制痛风至关重要。
一、痛风的根源:尿酸代谢紊乱
痛风的根源在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肠道也会排出一部分尿酸,从而维持血尿酸的动态平衡。然而,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浓度就会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超过其在血液中的饱和度,尿酸就会以结晶的形式析出,沉积在关节、软骨、肌腱等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发作。
从生理机制来看,尿酸生成过多可能与体内某些酶的异常有关。例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加,会促进嘌呤合成,进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会使嘌呤补救合成途径障碍,嘌呤分解代谢增强,尿酸生成也随之增加。而尿酸排泄减少则主要与肾脏功能相关。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出现疾病,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等,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
二、不良饮食习惯:痛风的催化剂
饮食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饮食习惯堪称痛风的催化剂。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是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主要原因。动物内脏,如肝脏、肾脏,以及海鲜类食物,像虾、蟹、贝类等,都含有丰富的嘌呤。当我们大量食用这些食物时,体内的嘌呤含量会急剧增加,经过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此外,浓肉汤、火锅汤中也含有高浓度的嘌呤,因为在长时间的炖煮过程中,肉类和海鲜中的嘌呤会溶解在汤中。酒类,尤其是啤酒,也是痛风患者的“大敌”。啤酒中不仅含有大量嘌呤,而且酒精在体内代谢会消耗水分,导致血液浓缩,同时还会抑制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升高。除了这些,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也不容忽视,其中的果糖会参与体内代谢,增加尿酸生成,进而提高痛风发生风险。
三、肥胖:痛风的“亲密伙伴”
肥胖同样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同时,肥胖还会引起体内脂肪组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干扰尿酸的代谢,促进尿酸的生成。而且,肥胖人群通常饮食习惯不良,喜欢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增加嘌呤的摄入,进一步升高血尿酸水平。据研究表明,肥胖程度与痛风发病风险呈正相关,BMI每增高一定数值,血尿酸水平也会相应上升。
四、缺乏运动:痛风的“帮凶”
缺乏运动也是引发痛风的不良生活习惯之一。长期久坐不动,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减缓,脂肪容易堆积,导致肥胖。同时,运动不足会使肌肉力量减弱,关节活动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相反,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尿酸的排出,还能控制体重,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每周坚持一定次数、每次持续一定时长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对预防痛风十分有益。
五、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另外,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与痛风的发生有关。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干扰尿酸的代谢。而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尿酸生成增加,同时也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不利于尿酸的排泄。有些人因工作原因长期熬夜加班,或是面临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而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身体的尿酸代谢就容易出现问题,为痛风埋下隐患。
痛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在尿酸代谢紊乱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预防痛风,我们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保持规律作息,调节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痛风的困扰,享受健康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