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中医内科视角:防治慢性胃病的秘诀
2025-02-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5971

撰文/程明松

慢性胃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胃肠疾病,影响了大量人群。其病因复杂,既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也与情绪波动、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虽然西医在急性胃病的治疗上具有优势,但慢性胃病的管理更注重长期调理。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从脾胃功能、情绪调节、体质改善等多角度进行干预,强调综合治疗、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方案,有助于更好地防治胃病。

1.中医对慢性胃病的理解

1.1胃病的病因与病机

中医认为胃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因素息息相关。外寒、湿热等邪气入侵,能够影响胃气的正常运作。内因方面,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常导致胃部功能失调,进而引发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胃作为消化的中心,调理胃气、疏通脏腑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1.2辨证施治与个体化治疗

中医治疗胃病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强调根据个体的体质、症状、舌脉等多维因素进行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热等不同症状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脾胃虚弱则需补脾健胃,气滞血瘀则需疏通气血,确保每位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1.3预防为主,调理体质

“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在慢性胃病的防治中,日常调理体质尤为关键。通过饮食调养、作息规律、适度运动等,可以有效增强脾胃的功能,降低胃病的发生风险。定期的健康管理和体质改善,有助于防止胃病的复发与恶化。

2.防治慢性胃病的具体方法

2.1调整饮食,养护脾胃

中医重视食疗对脾胃健康的影响,认为合理的饮食是治疗和预防胃病的重要措施。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此外,饮食宜清淡、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酸刺激,确保脾胃的正常功能和胃气的畅通。

2.2增强脾胃功能,补益气血

脾胃虚弱常是慢性胃病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医治疗上,常通过补益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来改善胃病症状。常用的补益脾胃药物能够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帮助消化吸收。同时,气血不足的患者可通过补气养血的中药,调理脾胃,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正常的胃气。

2.3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情绪不畅、压力过大会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影响胃部的正常运作。中医通过疏肝理气来解决由肝气郁结引发的胃部不适。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仅能够缓解胃部症状,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通过疏肝和理气的药物或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胃病的反复发作。

3.中医治疗手段与现代医学结合

3.1针灸治疗,调和脏腑功能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腧穴,调节脏腑的功能,改善胃肠功能。针灸疗法不仅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痛、胀气,还能通过调节胃部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胃酸分泌、胃排空等生理过程。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胃部相关的经络进行针灸,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健康。

3.2中药疗法,内外兼治

中药在治疗慢性胃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选用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可以从根本上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中药治疗温和、安全,长期使用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增强胃肠的自我修复能力。

3.3推拿按摩,疏通经络

推拿按摩通过对胃部、脾区等相关部位的操作,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部不适。按摩能够刺激胃部的神经反射,调节胃肠系统的功能,缓解由胃气不畅引起的症状。此外,按摩还能够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对胃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结语

防治慢性胃病不仅仅是治疗症状,更是通过整体的养生调理达到根本改善。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在治疗慢性胃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从饮食、情绪、体质等多方面着手,能够有效提高胃肠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病求本、强身健体的目标。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下,慢性胃病的防治将更加科学、全面。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城区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