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兰学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尤其是皮肤破损和伤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其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严重,甚至可能致命。
破伤风的病原体与感染途径
破伤风梭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存活多年。破伤风梭菌通过割口或伤口进入人体,在低氧条件下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破伤风。
破伤风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尤其是未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新生儿和孕妇。妊娠期间或妊娠结束后6周内的破伤风称为“孕产妇破伤风”,生命的前28天内的破伤风称为“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的临床症状与分期
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3~21天,大多数病例发生在14天内。其症状主要包括下颌痉挛或无法张嘴、肌肉痉挛(尤其在背部、腹部和四肢)、突如其来的噪声引发的疼痛性肌肉痉挛、吞咽困难、惊厥、血压变化或心率加快等。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还包括肌肉痉挛,导致无法吸吮母乳和过度哭闹。
破伤风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轻型潜伏期超过10天,全身肌强直程度较轻;中型患者潜伏期7~10天,初痉期2~4天,临床肌肉强直显著,具有典型的牙关紧闭及角弓反张;重型患者痉挛发作频繁且不易控制,可能出现喉痉挛导致窒息。
破伤风的诊断与急诊处理
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据外伤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若有确切的外伤史或感染伤口,并出现张口困难、全身肌张力增高等症状,即可初步诊断。对于无明显外伤史的患者,诊断则主要依赖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一旦怀疑破伤风,应立即进行急诊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伤口处理:彻底清洗伤口,去除污物和异物。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5分钟,然后用碘伏消毒液进行彻底清洁。对已经愈合但仍有异物或炎性肿块的伤口,应切开处理,并进行抗毒素治疗。伤口处理应在良好的麻醉下,控制痉挛后进行,确保彻底清创和充分引流。
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立即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或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进行肌注,以中和游离的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应在早期使用,毒素已与神经结合时则难以收效。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甲硝唑等,抑制破伤风梭菌的生长和繁殖。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进行调整。
控制肌肉痉挛:使用镇痛、镇静和止抽药物,如地西泮等,根据痉挛的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方案。对于抽搐频繁且药物不易控制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防止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痉挛时间长或已发生窒息的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并进行吸痰。
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保证营养与水电解质的平衡,尤其是当牙关紧闭和咽部痉挛使进食发生困难时,需要用流质饮食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破伤风的预防
预防破伤风比治疗更为重要。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接种破伤风疫苗: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个人接受六剂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接种(三剂基本疫苗,三剂加强疫苗)。
伤口处理与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对外伤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清除外来异物和血痂。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于高危人群和伤口污染严重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结论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对于任何皮肤破损和伤口,我们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处理。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彻底清洗和消毒伤口、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一旦怀疑破伤风,应立即进行急诊处理。只有全面、综合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应对破伤风的潜在危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