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碘-131治疗甲亢的五大常见误区
2024-12-09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1万

撰文/陈瑜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常表现为多食、易饿、心率加快、手抖出汗、易怒焦虑、睡眠差、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可出现甲亢危象、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对甲亢已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放射性碘-131治疗因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长期控制效果好,被广泛用于临床。然而,由于“放射性”这一词常引发公众联想,加之信息误传,不少人对碘-131治疗存在误解,甚至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一:碘-131是“放射性”,很危险,像“核辐射”

不少患者一听“放射性”,就联想到核泄漏、辐射伤害,认为碘-131治疗“有毒”“会致癌”。这种认知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碘-131是一种医学上使用已久的放射性核素,剂量可控、应用成熟、安全可靠。它在人体内主要释放β射线,穿透范围很小,仅能作用于数毫米范围,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极小。甲状腺组织因对碘有强烈“亲和力”,会主动吸收碘-131,其他组织则几乎不摄取,因此碘-131对甲状腺有高度“定向打击”效果。碘-131在治疗甲亢中所用的剂量,一般不会造成任何全身性辐射伤害。

误区二:碘-131治疗容易造成“过度治疗”,变成“甲减”

这是患者最常担心的问题之一。确实,碘-131的治疗目标是通过“精准破坏”甲状腺组织,抑制其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即“甲减”。

对于长期甲亢患者而言,将甲状腺功能从“过度活跃”调控到“可控状态”,是治疗目标之一,且甲减并不是碘-131治疗独有的,甲亢疾病本身、甲亢的其他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导致甲减。若出现甲减,患者可以通过每日口服适量的甲状腺素替代药物(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来维持激素平衡,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与甲亢相比,甲减是可控、稳定、长期管理简单的状态。而未治疗的甲亢则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眼病恶化,甚至甲亢危象。因此,不应因为害怕“甲减”而回避有效治疗。

误区三:碘-131会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特别是女性不能做

有些女性患者听说碘-131治疗后“会导致不孕”或“会影响胎儿健康”,从而拒绝治疗。

碘-131确实会在体内短时间内存在放射性,但其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大约7天左右就基本清除。为了安全起见,医生通常建议治疗后,女性应避孕6个月再考虑怀孕,男性则建议3个月后再备孕,以确保精子质量恢复正常。对于甲亢患者来说,推荐等待甲亢治疗病情平稳后再进行备孕。但孕妇禁止接受碘-131治疗,因为碘-131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甲状腺发育造成干扰,此时推荐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甲亢。

误区四:碘-131治疗后会“传染”给家人,需要长期隔离

有人以为接受碘-131治疗的患者身体“带辐射”,和他人接触会对周围人有害,尤其是对儿童、老人和孕妇。因此有人甚至担心出院后不能回家、不能上班。

事实上,碘-131治疗后的放射性主要通过尿液、汗液、唾液等方式排出体外,前几天内的确需要注意适度隔离。一般医院要求患者在核医学科接受碘-131治疗后,进行短期隔离观察。治疗后一定时间内避免与孕妇和儿童近距离、长时间接触,具体时间需根据碘-131治疗剂量来判断。勤洗手、多喝水、勤排尿,有助于快速排出残余的碘-131。1周后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已排出,对家人基本无害。经过指导后,患者可正常返家、工作、社交。

误区五:碘-131治疗只能做一次,效果不好就没办法了

碘-131治疗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可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多次使用的科学手段。

在临床中,大多数患者在接受1次碘-131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可以得到良好控制。但若首次治疗剂量不足、甲状腺体积大或病情反复,医生可评估后安排第2次甚至第3次治疗。

每次治疗间隔通常需3~6个月,期间通过监测甲状腺激素、摄碘率检查、心率、体重变化等指标,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治疗。多次碘-131治疗并不会导致全身放射损伤,也不会影响身体其他器官功能。

碘-131治疗甲亢,是现代核医学赋予患者的一种精准、高效、可控的武器。它的治疗机制基于甲状腺组织特有的“嗜碘性”,通过放射性碘靶向杀伤,达到长期控制甲亢的目的。打破误区,正视科学,是每一个患者做出正确治疗决策的前提。甲亢虽不轻,但可治。碘-131不是“辐射怪物”,而是你的“精确导弹”。如果你或你身边的家人正面临甲亢治疗选择,不妨多了解、多沟通,与专业医生共同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推荐阅读
碘-131:治疗甲亢的不起眼“核武器”
2025-04-14 北京科技报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治疗:如何用碘-131精准打击癌细胞?
2024-12-16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