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邓家慧
鼻咽癌,这种起源于鼻咽部,也就是鼻腔后方、咽喉上方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高发。长期以来,放疗联合化疗一直是鼻咽癌治疗的标准手段,许多患者因此得以控制病情。然而,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来说,传统治疗往往效果有限,副作用显著,生存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近几年,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一束新的希望之光照进了鼻咽癌的治疗领域。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让一些本以为无路可走的患者,重新看到了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可能。
什么是免疫治疗?为什么它对鼻咽癌特别重要
人体的免疫系统本来就具有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但肿瘤细胞很狡猾,它们能够“伪装自己”,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治疗的目标,就是通过特定药物或技术,重新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让它们识别并消灭肿瘤。在鼻咽癌中,免疫治疗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鼻咽癌与病毒密切相关,尤其是EB病毒感染,让鼻咽癌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即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治疗存在瓶颈,晚期鼻咽癌对放化疗的耐受性较差,且复发转移后可选择治疗方案有限,急需新的治疗方式。因此,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免疫治疗,打破肿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和解”,让身体自己成为抗癌的主力军。
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1.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PD-L1(其配体)是肿瘤细胞用来“欺骗”免疫细胞的重要分子。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抑制免疫细胞活性,使自身免受攻击。PD-1/PD-L1抑制剂药物能够阻断这一“免疫刹车”,恢复T细胞杀伤肿瘤的能力。目前,多个PD-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已在鼻咽癌患者中展开临床研究。一项研究显示,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明显缩小,且副作用相对可控。在部分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病例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显示出比传统单纯化疗更好的生存获益。
2.个性化免疫疗法
除了广谱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科学家们还探索了更“私人定制”的免疫疗法,比如基于肿瘤特异性抗原(如EB病毒抗原)的疫苗治疗、T细胞治疗等。特别是针对EB病毒的疫苗正在研究中,目标是诱导或增强患者体内对EBV感染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清除鼻咽癌细胞。
3.联合治疗策略
单一免疫治疗效果虽好,但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于是,免疫治疗联合传统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成为新趋势。化疗可破坏肿瘤组织屏障,释放更多肿瘤抗原,配合免疫治疗提高效果;放疗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的能力。通过“联合出击”,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升,让更多患者受益。
免疫治疗并不是万能的
疗效存在差异: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对免疫治疗产生反应。目前认为,PD-L1高表达、T细胞活跃、肿瘤突变负荷高的患者更容易受益,但这些指标仍在研究中。
免疫相关副作用需警惕:免疫治疗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如肺炎、肝炎、皮疹、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部分情况下需要暂停或终止治疗。
治疗费用较高:免疫治疗药物价格昂贵,目前尚未广泛纳入医保,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
哪些患者适合考虑免疫治疗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鼻咽癌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免疫治疗:复发或转移、难以手术切除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对标准放化疗耐药、效果不佳的患者;PD-L1表达阳性或存在其他免疫治疗潜在敏感标志的患者;体能状态良好,能够耐受免疫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的人群。具体适应证还需要结合临床分期、病理特征、基因检测结果、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评估。
鼻咽癌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有效手段应对它。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有了新的生存机会。虽然免疫治疗仍在发展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但它无疑为鼻咽癌患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保持积极心态,与家人、医疗团队一道,携手前行。因为科学正在不断努力,而希望,总在不断生长。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