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教活动 正文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追寻科学家精神的轨道之光
2025-05-28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3.4万

5月24日,“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开展。此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铁道博物馆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的40余名“科技小记者”参与活动。小记者们通过沉浸式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聆听科学家精神讲座、参加新闻写作培训和参与学知识集印章等活动,点燃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中国铁道博物馆作为铁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肩负着传承铁路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使命。其下辖正阳门展馆、东郊展馆、詹天佑纪念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铁路领域科学家精神教育的核心载体。此外,博物馆通过展陈设计、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系统展现了铁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与创新成就,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教育平台。

科技小记者们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馆内的珍贵展品,深入了解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新征程上正在书写的辉煌。在序厅的“三站三车”展区,他们初步了解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成就,以及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和谐号”高铁在动力方面的区别;在詹天佑铜像旁的沙盘展区,他们直观感受到了京张铁路“之”字形构造的精妙;在铁路路徽展区,他们又领会了这枚徽章所蕴含的“人民铁路”的深意。

在讲座中,老师生动地讲述了詹天佑、茅以升、单杏花三位不同时代的科学家为中国铁路科技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感人故事,带领科技小记者们一起学习领会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詹天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面对国内铁路建设被外国人垄断的局面,他毅然投身其中,决心为中国修建属于自己的铁路。在修建京张铁路时,他坚持创新,采用“之”字形线路设计,巧妙解决了坡度难题,使用重型钢轨,确保了铁路的稳固与安全;茅以升,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的钱塘江大桥,大桥通车仅89天,为抗战,他亲手炸毁此桥。这一历经14年的建桥、炸桥、复桥的历史,凝结了茅以升把一切奉献给祖国的拳拳报国之心,他的成就打破了中国近代大型桥梁依赖外国设计的局面,推动了铁路网络关键节点的建设;单杏花作为12306系统的“最强大脑”,面对春运等高峰时期巨大的购票压力,她带领团队将12306系统建设发展成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为我国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讲座结束后,科技小记者们的神情越发呈现出敬佩之意。有的小记者眼睛瞪得大大的,惊叹于科学家们背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有的小记者微微点头,思索着科学家不怕难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精神;还有的小记者激动得涨红了脸,在心里暗暗立下志向,要以科学家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开展“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系列活动。活动计划走进多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深入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深刻感悟科学家精神,从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来源:北京科技报

文/记者 李晶 摄影 丁林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