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科学预防要点
2025-02-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1万

撰文/石园园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90万例,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早期症状隐匿,约3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五年生存率不足15%。然而,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需经历10~15年,为早期筛查与干预提供了宝贵窗口。本文将从早期症状识别、高危人群管理、科学预防策略三方面展开,帮助公众建立“早防早治”的健康意识。

一、早期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持续2周以上的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需警惕肠道功能紊乱;粪便变细、呈扁条状或带凹痕,可能因肿瘤压迫肠道导致;排便后仍觉肛门坠胀,或需手法辅助排便。

2.便血或黑便

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多与痔疮或肛裂混淆,但若伴黏液需高度警惕;血液与粪便混合,呈暗红色或果酱样,提示出血部位较高;柏油样黑便,因上消化道出血或右半结肠肿瘤缓慢渗血所致。

3.腹部不适

定位不明的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可能伴随腹部胀气;约50%的晚期患者可触及质硬、活动度差的腹部包块。

4.全身症状

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伴乏力、贫血;反复发作的午后低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二、高危人群管理:精准锁定风险群体

1.年龄与遗传因素

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2~3倍;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需终身监测。

2.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红肉(牛肉、猪肉)摄入过量;BMI>28kg/m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30g)。

3.疾病史

肠道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病史>8年。

腺瘤性息肉:直径>1c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三、科学预防策略

1.生活方式干预

优化饮食结构需注重三大要素: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相当于500克蔬菜加200克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致癌物停留时间;红肉摄入量每周控制在350克以内,避免腌制、熏烤等加工肉类,其含有的亚硝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会损伤肠黏膜;烹饪时选用植物油,每日用油量控制在25克以内,减少油炸、爆炒等高温烹调方式。体重管理需结合运动与饮食调控,每周150分钟中强度有氧运动可拆解为每日30分钟快走,配合每周2次抗阻训练增肌减脂,将BMI稳定在18.5~23.9kg/m²的健康区间。戒烟限酒需彻底远离烟草,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约1两白酒),女性减半,避免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对肠道的慢性刺激。

2.定期筛查与监测

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的微量出血,可发现早期病变,建议无症状人群每年检测1次,若连续2次阳性需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不仅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还可切除腺瘤等癌前病变,高危人群(如家族史、炎症性肠病)应每5年复查,普通人群50岁后每10年检测1次。粪便DNA检测通过分析脱落细胞的基因突变,对早期癌变的检出率达92%,尤其适合抗拒肠镜者,可每3年检测1次,与肠镜形成互补。

3.药物预防

高危人群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日),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致癌物生成,但需评估胃肠道出血风险,70岁以上者慎用。钙剂(1200mg/日)与维生素D(800IU/日)联合补充,可通过结合胆汁酸、调节免疫影响肠道细胞增殖,但肾功能不全者需监测血钙水平。需强调,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生活方式干预,仅作为高危人群的辅助手段。

四、结论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需警惕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部不适等“红色警报”。高危人群应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筛查与监测、必要时药物预防,构建三级防护体系。记住,早期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不足15%。从今天开始,关注肠道健康,让筛查成为习惯,为生命争取更多“治愈窗口”。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结直肠癌治疗知多少:手术、化疗与靶向治疗的常见问题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结直肠癌高发,这些生活习惯竟是“帮凶”!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从便血到癌变:结直肠癌早期识别的关键信号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结直肠癌患者的“菌”衡之道:膳食纤维与肠道微生物
2025-03-1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