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保益
儿童用药安全一直是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随着儿童用药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如何确保孩子的用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儿童的生理特征和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及使用方式等方面,都需要特别谨慎。本文将全面介绍儿童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确保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顺利成长。
1.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
1.1 药物选择的慎重性
儿童的体重、年龄及生理发育情况决定了药物的适用性。在选择药物时,应避免成人药物的随意使用,尤其是成人药物的剂量不能直接用于儿童。家长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所选药物对孩子的体质和病情是合适的。
1.2 剂量的精确计算
儿童的剂量计算应严格依据体重、年龄以及具体病情来进行,而不是凭经验或猜测。错误的剂量不仅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对于体重较轻或身体虚弱的儿童来说,药物过量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而剂量过少则可能使药物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家长在用药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孩子获得适当的治疗剂量,避免擅自更改药量。
1.3 药物的使用时机
药物的使用时机也是确保疗效的关键。许多药物需要在餐前或餐后使用,以确保吸收效果。家长应根据医生的指示,严格遵守用药时间表,避免因时机不当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2. 儿童常见的药物安全问题
2.1 误服问题
由于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往往难以判断药物与日常物品的区别。有些药品的外观和味道可能与糖果、巧克力等食品相似,容易吸引孩子误食。为了避免此类危险,家长应将所有药品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最好是高处或上锁的柜子里。此外,选择带有儿童防护盖的药瓶,增加孩子取药的难度,防止误服事故的发生。
2.2 不按时服药
许多家长由于繁忙的工作或忽视药物的重要性,往往忘记提醒孩子按时服药。延误用药时间可能导致药效下降,甚至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家长可以通过设置手机提醒或使用药盒来帮助孩子按时服药,尤其是当孩子需要多次服药时,确保每次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3 擅自停药或换药
当孩子病情有所好转时,一些家长可能认为无须再继续用药,便擅自停止治疗。或者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擅自更换药物,这不仅可能使疾病复发,还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家长应尊重医生的治疗建议,按照规定的疗程使用药物,即使孩子感觉好转,也不应随意中断或更改药物。
3.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3.1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儿童的免疫系统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这使得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瘙痒,或者胃肠不适,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家长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身体反应,尤其在首次使用新药时,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联系医生,避免不良反应加剧。
3.2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治疗感冒的药物与抗生素,或者抗过敏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加重副作用。家长必须在开药前,向医生详细说明孩子已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草药,确保医生根据这些信息避免潜在的药物冲突。
3.3 了解药品储存的正确方法
药品的储存不当可能会影响其效果,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例如,湿气或高温会破坏某些药物的活性成分,导致药效减弱。大多数药物都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家长应仔细检查药品的储存要求,并遵循标签上的指导,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并避免因存储不当而失效。
4.结语
儿童的健康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事情,而用药安全则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一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刻保持警觉,遵循专业的用药指导,确保孩子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通过科学的用药管理,父母不仅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生病的时光,也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苍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