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覃佳佳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此间孕妇的健康状况不仅关乎自身,更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与发育。面对孕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成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孕期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问题,解析哪些抗生素是安全的,哪些是应当避免的“雷区”,以期为准妈妈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
孕期感染与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
孕期,由于生理变化,孕妇的免疫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常见的孕期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这些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导致早产、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在孕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控制感染、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孕期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评估
孕期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基于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情况,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等级分为A、B、C、D、X五个级别。其中,A类和B类药物被认为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C类药物需权衡利弊后使用,D类药物存在对胎儿的潜在风险,而X类药物则绝对禁用。需要注意的是,FDA不再使用传统的A、B、C、D、X字母等级分类,而是通过提供药物在孕期使用的详细信息来指导药物的安全性评估。
孕期安全的抗生素
1. 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孕期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青霉素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人体细胞无害。原FDA妊娠分级将青霉素类药物归为B类,意味着在动物实验中未观察到对胎儿的致畸作用,且在人类研究中未发现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一项针对孕期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研究显示,其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极低。
2. 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相似,也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样被原FDA妊娠分级归为B类,孕期使用相对安全。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拉定、头孢呋辛等。研究表明,孕期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且对孕妇和胎儿的感染控制效果显著。
孕期应避免的抗生素“雷区”
孕期抗生素使用需谨慎,特别是以下几类抗生素存在安全隐患。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易通过胎盘损害胎儿听力和肾脏,增加先天性耳聋风险,孕期应严格避免。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能穿越胎盘,对胎儿造成多方面伤害,包括畸形、肢体发育不良、牙齿缺陷及肝肾损伤,孕期应绝对禁用。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动物实验显示对胎儿关节有害,人类中尚未证实致畸,但孕期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以防先天性关节病变。磺胺类:如磺胺甲恶唑,能穿越胎盘引发新生儿黄疸,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减,孕期应避免或谨慎使用。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妥因、呋喃西林,能穿越胎盘导致胎儿溶血性贫血或核黄疸,且呋喃妥因可通过母乳排泄,孕期及哺乳期均应避免使用。
综上所述,孕期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嘱,了解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孕期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咨询专业医生:孕期使用任何抗生素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确保所选药物对胎儿安全。仔细阅读说明书:购买药品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如有“孕妇慎用”或“孕妇禁用”字样,请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遵循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了解所服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观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自身及胎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结语
孕期抗生素的使用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解哪些抗生素是安全的,哪些是“雷区”,对于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准妈妈们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合理用药,确保孕期安全度过。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孕期用药安全的关注和宣传,共同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