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亚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科学合理的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肺炎的护理要点与呼吸道管理方法。
一、小儿肺炎护理要点
(一)居住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是小儿肺炎护理的重要环节。应定期开窗通风,但需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患儿受凉。室内温度宜控制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痰液排出,缓解呼吸道不适。例如,在冬季可通过加湿器或在火炉上放置水盆增加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二)饮食护理
肺炎患儿饮食需清淡且营养均衡。发热时以米汤、蛋花汤等流质为主,退热后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保证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多吃葡萄、橙子等果蔬增强免疫力。忌油腻、辛辣食物,多饮水,少喝饮料。
(三)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关键。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咳嗽、痰液、精神状态等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例如,若患儿腋温≥38.5℃,或因发热出现不舒适和情绪低落,应正确服用退热药;对于既往出现过热性惊厥的儿童,建议积极用药,38℃就可吃退热药。同时,要记录病情变化,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四)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卧床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减少能量消耗。睡眠时可将头部稍微抬高,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避免剧烈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例如,在患儿患病期间,应尽量减少其外出活动,让其在家中安静休息。
(五)用药护理
肺炎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例如,若患儿出现皮疹、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避免滥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情。中药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使用。
(六)预防交叉感染
肺炎患儿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感染。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家庭成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定期消毒患儿的生活用品和居住环境,降低感染风险。
二、小儿肺炎呼吸道管理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1. 物理方法
拍背:对于肺炎患儿,早晨起床后咳嗽比较多,痰也比较多。家长可将患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或让卧床不起的患儿勤翻身,这样既可防止肺部淤血,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
雾化吸入:利用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细小颗粒,通过吸入方式直接作用于气道,有助于消炎、平喘、化痰。雾化吸入前,需先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深入;雾化吸入时,需选择适当的体位和雾化量,注意观察宝宝的呼吸、面色等情况;雾化吸入后,需及时清洁雾化器,避免交叉感染。
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者宝宝排痰能力较差的情况。吸痰前需先检查吸痰器是否完好,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痰时需将吸痰管慢慢插入宝宝口腔或鼻腔,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反射,将痰液吸出;吸痰后需注意观察宝宝的呼吸、心率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影响气道分泌物排出。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多拖地、定时开窗通风等,有利于促进呼吸道通畅。
(二)改善机体缺氧
适当给肺炎患儿更换体位,拍背促进痰液咳出。还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使气道分泌物稀释,必要时进行低流量吸氧改善机体缺氧现象,有利于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严重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产生。
(三)减少气道分泌物
遵医嘱口服祛痰药物,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减少气道分泌物产生,避免因分泌物较多导致呼吸道阻塞,影响正常呼吸。进行呼吸道清理后要注意加强患儿护理,减少患儿哭闹以免加重气道痉挛,影响呼吸顺畅。
三、结论
小儿肺炎护理要点涵盖居住环境管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休息与活动、用药护理及预防交叉感染等。呼吸道管理则侧重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和减少分泌物。科学护理与呼吸道管理对患儿康复至关重要,家长需配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