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控制不当,如何一步步损伤心脏?
2025-01-2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752

撰文/彭尧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对心脏造成的异常改变而导致的心脏病。当血压控制不当时,高血压会逐步对心脏产生严重的损伤。以下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过程及其结论,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1. 心脏负担加重

现象:高血压会使心脏不断地抵抗更高的血液压力,长时间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

结果:为了维持足够的血液泵出量,心肌开始增生肥厚,心脏的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逐渐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

结论:心脏负担的加重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发展的初始阶段,心肌肥厚是心脏对长期压力增加的适应反应。

2. 左室肥厚与舒张功能减退

现象:左室肥厚是一种心肌对血压升高的代偿性改变,心肌收缩力增强以维持足够的心排量。然而,长时间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肌细胞肥大、肌纤维增粗、退行性变、毛细血管相对密度下降等改变。

结果:早期出现心肌重塑现象,即向心性重塑,心肌细胞肥大但数量并不增加,排列发生改变,胶原纤维增多。这种重塑最终可能导致左室肥厚,进而引起舒张功能减退。

结论: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减退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特征,它们共同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

3. 收缩功能减退与心力衰竭

现象:长期压力升高引起后负荷过度增高,导致血管壁厚度发生变化,心脏向心性肥厚及舒张期松弛性受损。

结果:最终出现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腔扩大,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大,心室充盈压和心房压力均增高,肺静脉回流受阻。

结论:收缩功能减退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它直接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力衰竭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疲劳、胸闷、心悸、气短、咳嗽、咯血等症状。

4. 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现象: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增厚、硬化。

结果:动脉硬化的进程加快,增加心脏供血不足、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结论:动脉硬化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进一步加剧了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 多器官损害与全身性影响

现象:高血压不仅损伤心脏,还会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损害。

结果: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会损害脑血管的弹性,增加脑卒中、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肾脏损害:高血压会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肾衰竭。

视力问题:长期高血压容易导致眼底血管病变,如视网膜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组织坏死:高血压不控制可引起全身的动脉硬化,动脉系统可累及全身各处外周动脉,如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可导致肢体远端的肌肉缺血,甚至会引起组织坏死。

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心脏本身,还会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广泛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6. 病情恶化与死亡风险增加

现象:随着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情不断恶化,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的症状。

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出现心慌气短、明显心悸、咳嗽、咳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下肢肿胀甚至全身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或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情恶化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必须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7.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对心脏造成的异常改变而导致的严重疾病。当血压控制不当时,高血压会逐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减退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同时,高血压还会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视力问题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的死亡风险也会显著增加。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必须尽早进行血压控制和治疗,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35部图书获资金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5年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名单
机器人“顶流”组团亮相科博会,它们除了跑马还有哪些本领?
关键技术、数据集开放,“天工”将有更多兄弟姐妹!
推荐阅读
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衰:控制血压的关键阶段
2025-01-2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