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衰:控制血压的关键阶段
2025-01-2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273

撰文/李艳军

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严重阶段,高血压作为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其长期控制不佳会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在疾病演变过程中,控制血压是贯穿始终且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同阶段对血压管理的要求和侧重点有所差异。

一、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衰的发展阶段

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衰的发展通常经历四个阶段。A阶段,患者仅存在高血压等心衰高危因素,此时心脏尚未出现明显结构改变。B阶段,心脏出现结构性改变,如左心室肥厚等,但尚未出现心衰症状。C阶段,患者已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D阶段,为严重的、难治性心衰阶段,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

二、控制血压在各阶段的关键作用

1. A阶段:在A阶段,高血压是心衰的潜在风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有效预防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损害,降低心衰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平均收缩压降低2毫米汞柱,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下降约10%;收缩压降低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降低5~6毫米汞柱,心衰风险降低52%。此阶段,患者应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结合必要的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 B阶段:进入B阶段,心脏已出现左心室肥厚等结构性改变。此时,控制血压不仅是为了预防心衰的发生,更是为了延缓心脏重构的进程。心脏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通过严格控制血压,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延缓心肌肥厚的进展。临床上,常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这些药物既能降低血压,又能改善心肌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3. C阶段:C阶段患者已出现心衰症状,控制血压的难度增加,但仍然是治疗的关键。此时,血压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重要脏器灌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除了继续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还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利尿剂,以减轻水肿,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可通过增加尿量,减少体液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等其他降压药物。

4. D阶段:D阶段是心衰的终末期,患者病情严重,常伴有多种并发症,治疗难度极大。此阶段,血压控制的目标是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由于患者的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需要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控制血压的综合措施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ACEI和ARB类药物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延缓心衰进展;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利尿剂可减轻水肿,降低心脏负荷;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血压,但需注意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量运动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戒烟限酒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3.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病情变化。

四、小结

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控制血压是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不同阶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血压管理策略,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监测等综合措施,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35部图书获资金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5年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名单
机器人“顶流”组团亮相科博会,它们除了跑马还有哪些本领?
关键技术、数据集开放,“天工”将有更多兄弟姐妹!
推荐阅读
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控制不当,如何一步步损伤心脏?
2025-01-2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