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 正文
机器人跑“半马”为何囧态百出
2025-04-25 来源:《科普时报》 阅读量:4.8万

完成率仅为33.3%!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半马”),在“选手们”跌跌撞撞的步伐中收官。20支参赛的人形机器人队伍,最终只有6支成功冲过终点线。这些此前能轻松完成“扭秧歌”“前空翻”等高难度动作的人形机器人,站上“半马”赛道后囧态百出。

其实,公众眼中人形机器人的“拉胯”表现,在产业界是一种理所当然。

“‘半马’对人形机器人来说,是一次时长和激烈程度远超实验室的极限测试,考验的是其关节精度、热管理、电源系统、控制算法等多方面的能力。”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人形机器人能在实验室环境下耍酷,但“半马”路面上一个突然出现的小坑洼,有时也能让它们因算法崩溃而“停摆”。

人形机器人跑“半马”,腿部关节、传动部件在持续的高强度运动中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长距离的奔跑,即便一个小部件摩擦发热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可能导致它们摔倒。”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赵勇说。

赛道上,机器人因轴承过热、连杆磨损而摔倒的情况此起彼伏,有的甚至摔得“头身分离”。现场的技术工程师们,对此却见怪不怪。“只有让它们在真实、复杂的环境中长距离奔跑,才能够充分暴露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而倒逼技术创新。”赵刚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半马”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出的“关键一步”。各参赛队伍则不约而同地将赛事视为获取珍贵数据的“金矿”。有厂商称,一场“半马”下来得到的数据,相当于过去几年实验室数据的总和。

“人形机器人需要通过必要的深度学习和模型训练,‘消化’大量视觉、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数据,才能越来越‘类人’。”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博雅博士后唐岸达说,“半马”这种极限测试,能系统验证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长时间运行中存在的技术短板,更能得到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获取的实际应用数据。可以说,它们在赛场上的各种摔倒,就是为了将来可以跑得更快更稳。

当然,这场并不太“好看”的比赛,同时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技术上的稚嫩。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赛道吸引资本狂热追捧,但特定简单环境下的“表演秀”跟真正的工程化落地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技术鸿沟。

或许,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研发重心,应该从“实验室炫技”向“场景应用”转移,蹚出一条更现实的商业化路径。

21.0975公里,是“半马”的距离,更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现实应用的一次跨越。“人形机器人‘半马’上的囧态,其实是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必须要经历的阵痛。”赵刚说。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陈杰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推荐阅读
聊天机器人带来“AI精神病”隐忧
2025-09-24 科技日报
国内首款模块化四足机器人-Apollo 从“白犀”吉尼斯纪录走来,引领行业进入“定制化时代”
2025-08-29 网络
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还傻傻分不清楚?
2025-08-22 北京科技报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金牌榜
2025-08-18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