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吕萍
气道异物梗阻,是生活中可能随时发生的危险情况,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及进食过快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如果异物完全堵塞气道,空气无法进入肺部,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窒息,甚至死亡。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迅速、正确的急救至关重要。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急救方法,可以快速帮助被噎住的人排出异物,恢复正常呼吸。掌握这一技能,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也可能救自己一命。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危险性、症状、急救方法以及如何预防,确保在突发情况下冷静应对。
气道异物梗阻的常见原因
进食不当:吃东西太快、边吃边说话、大笑或运动时进食,都可能导致食物进入气道。
儿童误吞异物:硬币、玩具小部件、纽扣、花生、果冻等小物件,常被儿童误吞,造成气道堵塞。
老年人吞咽功能下降:部分老年人咀嚼能力减弱,吞咽反射迟缓,假牙不稳,也增加了被噎住的风险。
神经疾病或意识障碍:如中风、帕金森病等疾病,可能影响吞咽功能,使食物更容易误入气管。
如何判断气道异物梗阻?
部分性梗阻:患者仍能咳嗽、讲话或发出声音,呼吸时可能伴有哮鸣音。如果此时患者还能有效咳嗽,应鼓励其继续咳嗽,以尝试自行排出异物。
完全性梗阻:患者无法讲话或发出声音,可能会本能地用双手抓住喉咙(窒息手势),脸色迅速发紫,随后可能失去意识。此时必须立即施救,否则患者可能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
海姆立克急救法:一学就会的生命救星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通过腹部冲击的方式,利用气流将异物排出的急救手法,适用于成人、儿童及部分情况下的婴儿。如果有人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
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
如果患者清醒但无法呼吸、讲话或发出声音,立即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患者身后,让其上半身微微前倾;双手抱住患者的腰部,一只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侧放在肚脐以上、胸骨下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用力向内上方快速冲击腹部;连续施救,每次施救时用力、短促地推压,直到异物被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应让其平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CPR)。
婴儿(1岁以下)的施救方法
由于婴儿的身体构造不同,不适用于标准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而应采用背部拍击+胸部按压的方法:让婴儿面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头部略低于身体,用手支撑住下巴;用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击5次,力度适中但要有冲击力;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将婴儿翻转过来,仰卧在施救者的大腿上,用两根手指在胸骨中下部按压5次。重复此步骤,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正常呼吸。切记,不要随意用手指掏婴儿的口腔,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加重窒息。
自救方法
如果自己被异物噎住,没有人能够帮助,可以采用以下自救方法:用拳头按压自己的上腹部(肚脐以上、胸骨下方);另一只手用力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如果无法用手施救,可以弯腰用腹部撞击桌角、椅背或栏杆,利用外力冲击帮助排出异物。
如何判断异物已排出?
当异物成功被排出后,患者可能会突然恢复剧烈咳嗽、开始说话或大声呼吸、从口中吐出异物。如果患者仍然呼吸困难或意识不清,应立即就医,确保异物完全清除,避免并发症。
如何预防气道异物梗阻?
儿童防护:避免让儿童吃坚果、果冻、爆米花等易呛食物;监督儿童进食,防止边吃边玩或说话;收好小玩具、小零件,避免误吞。
老年人注意事项: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大口吞咽;佩戴好假牙,确保咀嚼功能正常;避免进食干硬食物,喝水辅助吞咽。
其他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边吃边说话或大笑;学习并教授急救技能,让家人和朋友也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
气道异物梗阻是常见但极其危险的突发情况,可能导致呼吸受阻甚至窒息。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关键,对于成人和儿童,可采用腹部冲击法;婴儿需使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法;遇到自己被噎住时,可借助外力自救。同时,预防同样重要,应避免进食时大笑、说话或吞咽过快,儿童和老年人尤需额外注意。学习并推广正确的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