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从急性疼痛到慢性疼痛:术后疼痛管理的早期干预与预防策略
2024-12-02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2.8万

撰文/江伟

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POP)是手术患者普遍经历的不适症状,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演变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CPIP),影响患者的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术后疼痛管理不仅要关注短期镇痛效果,还需着眼于早期干预及预防策略,以减少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的转化。

一、术后疼痛的发生与发展

1. 术后疼痛的急性期

术后急性疼痛主要由手术创伤引起,涉及炎症、组织损伤及神经兴奋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切口部位疼痛、牵拉痛及潜在的神经痛,通常在术后24至72小时最为严重,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若未得到充分缓解,疼痛可能导致焦虑、睡眠障碍、应激反应增强等,影响术后康复。

2. 慢性术后疼痛

当术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且无法用原始组织损伤解释,即可定义为慢性术后疼痛。CPIP可能与神经损伤、疼痛敏感性增加、长期炎症及心理因素相关,常见于胸外科手术、乳腺切除术、关节置换术、剖宫产等。研究发现,10%~30%的手术患者可能发展为CPIP,影响长期康复和生活质量。

3. 影响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化的因素

手术因素: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切口大小、术中神经损伤。

生理因素:术前疼痛史、疼痛敏感性、炎症反应。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镇痛不充分: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佳。

二、术后疼痛管理的早期干预策略

1. 术前评估与个体化镇痛方案

术后疼痛的管理应从术前评估开始,制定个体化镇痛方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的风险。

疼痛评估:术前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疼痛问卷(BPI)等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和既往疼痛史。

心理干预:对焦虑、抑郁、灾难化疼痛认知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CBT)。

预防性镇痛:在术前或术中给予镇痛药物,以减少术后炎症和神经系统兴奋,如NSAIDs或局麻药。

2.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结合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以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及副作用,提高镇痛效果。

药物治疗

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疼痛,但应尽量减少剂量以避免成瘾风险(如吗啡、羟考酮)。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抑制炎症,减少阿片类药物需求。

加巴喷丁类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对术后神经性疼痛有效,适用于高风险患者。

局部麻醉剂:如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可用于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减少术后疼痛。

非药物治疗

术后冷敷/热敷:减少局部炎症和肿胀,提高镇痛效果。

经皮神经电刺激:调节神经活动,减少术后疼痛。

心理干预:术后持续的心理支持可降低患者疼痛感知,提高镇痛依从性。

3. 术后镇痛管理的优化

个体化镇痛方案:根据患者疼痛水平调整镇痛药物剂量,避免过度使用阿片类药物。

神经阻滞技术:如硬膜外镇痛、周围神经阻滞可减少术后急性疼痛,并降低CPIP风险。

早期康复:鼓励患者术后尽早活动,减少疼痛敏感化的发生。

三、术后疼痛的预防策略

1. 早期干预降低慢性疼痛风险

术后疼痛控制应在48小时内达到最优,以减少慢性疼痛风险。

对疼痛管理不佳或疼痛严重的患者,需密切随访,调整镇痛方案。

术后2~4周进行疼痛随访,若患者仍有中重度疼痛,应尽早干预。

2.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若术后疼痛呈现烧灼感、触电感、麻木或自发性疼痛,可能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及时调整治疗,如使用普瑞巴林、阿米替林等药物。

对于存在持续性疼痛的患者,可采用神经调控技术(如脊髓电刺激)。

3. 术后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

术后长期疼痛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如CBT)以缓解疼痛相关焦虑和抑郁。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术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四、总结

术后疼痛的有效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能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通过术前评估、早期干预、多模式镇痛、个体化治疗及心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急性疼痛,并降低CPIP的风险。未来,优化镇痛策略、加强术后康复、推广神经调控技术,将进一步改善术后疼痛管理,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推荐阅读
足踝疼痛别忽视!这几种常见足踝疾病要警惕
2025-04-21 北京科技报
肛肠疾病的“痛点管理”:护士教你科学缓解疼痛
2025-04-21 北京科技报
腰椎病疼痛难忍?介入治疗来“撑腰”
2025-04-21 北京科技报
疼痛不是不可控:骨科患者的科学止痛策略揭秘
2025-04-14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