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过程大揭秘
2025-01-2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8万

撰文/靳温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常见且相对安全的介入性治疗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本文将详细揭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全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护理等环节。

一、术前准备

1. 病情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等,以明确患者是否符合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

2. 术前检查:患者需完成一系列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胸部X光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心脏结构功能。

3. 知情同意: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患者及家属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术前准备:患者需在术前禁食禁饮一定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备皮(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二、手术步骤

1. 麻醉

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手术区域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但患者仍保持清醒状态。

2.穿刺及导管植入

医生在患者的胸部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是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

使用穿刺针穿刺静脉,成功后在X光透视下沿穿刺针送入导丝,导丝会沿着静脉通道进入上腔静脉,最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或右心室。

撤出穿刺针后,在穿刺处做一个小切口,沿导丝插入静脉鞘,再通过静脉鞘将起搏器电极导管送入心脏。

3. 电极固定与测试

电极导管到达心脏后,医生会将其固定在心肌上,通常采用主动螺旋式或被动固定式。

通过心电图或示波器观察起搏效果,调整起搏参数,确保起搏器能够正常工作。

4. 起搏器植入

在胸部皮肤下方制作一个囊袋,用于容纳起搏器。

将起搏器与电极导管连接,放入囊袋内,并缝合切口。

5.术后检查

手术完成后,医生会通过X光检查确认起搏器及电极的位置是否良好,确保电极导管准确固定在心腔内,避免移位或脱落,为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同时评估有无术中并发症(如气胸)或导线异常。

三、术后护理

1. 观察与监测:术后患者需在医院接受观察,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及伤口情况。

2.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术后2天内可进行伤口换药。

3. 活动限制:术后患者需限制植入侧手臂的活动,避免大幅度动作、负重及手臂过肩等动作,以防起搏器移位。

4. 定期随访: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医生会通过程控仪检查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起搏参数。

5. 注意事项:患者应注意远离高磁场环境,如核磁共振室、电焊机等,避免接触电磁炉、电感应设备等强磁物品。同时,使用手机时应避免贴近起搏器植入侧,建议使用对侧耳接听,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四、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尽管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起搏器移位、电极脱位、心脏穿孔等。因此,患者术后需严格遵守医嘱,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总结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为众多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带来了“心”的希望,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起搏器植入术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无导线起搏器的出现,为一些传统起搏器植入困难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未来,随着起搏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功能将更加完善,手术风险将进一步降低,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第一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与术后护理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瑞士表匠根据钟表原理造无电池心脏起搏器
2014-09-09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