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治勇
急诊科作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突发病症的处理工作,其中伤口处理和急救常识是每个人都应当了解的基础技能。无论是在家中、街头还是工作场所,任何时候都可能遇到伤口或急救情形,了解正确的急救措施不仅可以缓解伤情,还能为专业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伤口处理的基本原则
判断伤口的类型:在处理伤口之前,需要评估伤口的类型。常见的伤口类型包括切割伤、刺伤、撕裂伤、擦伤等。每种伤口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判断伤口的性质是处理的第一步。
清洁伤口:对于较小的伤口,清洁是防止感染的关键。可以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物。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碘伏的消毒液直接冲洗伤口,以免对伤口组织造成刺激。
止血:止血是伤口处理中的首要任务。对于较小的伤口,可以使用清洁的纱布轻压伤口进行止血。如果伤口较大且出血不止,可采用加压包扎法或抬高伤肢来减缓出血。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流血无法控制,可以考虑使用止血带,但必须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及时松解,避免造成组织坏死。
消毒与包扎:对于较深或较大创口,需要使用消毒药水(如碘伏)对伤口进行适度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包扎时要确保纱布贴合伤口,避免纱布与伤口接触过紧,以防引发血液循环障碍。
就医或观察:处理完伤口后,应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如果伤口较深、出血无法止住,或者伤口边缘不齐,应该尽快送往医院处理。对于轻微的擦伤或小伤口,可以继续观察,但也需注意感染迹象。
常见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术(CPR):心脏骤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了解心肺复苏术能够为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命时间。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确认患者无反应并呼叫急救电话:开始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下部,快速有力按压,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确保胸部完全回弹;若具备人工呼吸技能,可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气道异物梗阻:若遇到儿童或成人因异物堵塞气道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对于成人和儿童(1岁以上),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即站在患者背后,用双臂包围其胸部,双手交叉按压腹部上方,迅速向内上方推挤;通过迅速的腹部推压,迫使异物从气道中排出;对于婴儿(1岁以下),可将其抱起,头部朝下,用拍背的方式将异物排出。
烧伤急救:烧伤后,首要任务是迅速冷却烧伤部位。可以用冷水冲洗烧伤区域至少10分钟,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伤口。对于较大面积的烧伤,应覆盖清洁无菌的敷料,避免感染。严重烧伤应及时就医。
中暑急救:在炎热的夏季,中暑是常见的急症。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等。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并让其休息、补充水分。对于严重中暑患者,应尽快就医,并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使用风扇降温。
脱臼和骨折急救:脱臼和骨折需要保持伤者的受伤部位静止,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对于脱臼,应尽量不要自行复位,避免造成二次伤害。骨折则需要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避免骨折碎片移动加重伤情。无论脱臼还是骨折,及时就医是至关重要的。
过敏反应急救:对于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该及时使用肾上腺素注射笔进行自救,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过敏反应可能迅速进展,紧急处理是生死攸关的关键。
中毒急救:家庭中可能发生的常见中毒事件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等。食物中毒时,立刻停止进食,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如果中毒是通过皮肤接触的,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清水冲洗皮肤;药物中毒需要尽快寻找药品名称并拨打急救电话。
伤口处理与急救常识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尤其是在家庭中,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意外伤害的危害,保护生命安全。从日常伤口的处理到心肺复苏术、烧伤急救等急救技能的掌握,都是我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急救技巧,我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为患者争取更多救治的时间,真正做到家庭急救的“必备技能”。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