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春英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突然遇到这样的困扰:频繁地想要上厕所,每次尿量却不多,甚至在排尿时还会感到急迫和疼痛。这些症状往往让人感到不安和困惑,而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
认识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犯泌尿系统黏膜或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尿路感染可以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尿路感染的症状
尿频和尿急: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尿6~8次,夜间0~1次,但个体差异较大,受饮水量、温度、个人习惯等影响。而尿路感染患者可能会频繁地产生排尿欲望,甚至每小时多次。
尿痛:尿痛是指在排尿过程中感到尿道灼热、刺痛或烧灼感,尤其是在排尿开始和结束时更为明显。
尿液异常: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可能出现异常,如尿液浑浊、有异味,甚至可能出现血尿。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尿道黏膜受损,红细胞渗入尿液中。
其他症状:对于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患者,除了上述症状,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腰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已经累及肾脏,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尿路感染的病因
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细菌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这种细菌通常寄居在肠道内,当卫生习惯不佳或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能通过尿道口进入泌尿系统,引发感染。
解剖结构异常: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解剖结构异常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例如,女性的尿道短且靠近肛门,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男性如果有包茎、前列腺增生等情况,也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增加感染的可能。
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例如,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导致细菌滋生。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例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尿路感染的诊断
尿路感染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可能的感染风险因素。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腹部和背部的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疼痛或压痛。
尿液分析:通过尿液常规检查和尿液培养,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和细菌。
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CT或MRI检查,以评估尿路结构和功能。
尿路感染的治疗
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药物。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种类,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多喝水、勤排尿,以帮助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滞留的机会;注意私密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
尿路感染的预防
尿路感染虽然常见,但通过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私密部位的清洁,养成正确的擦拭方法(从前向后擦),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入尿道口。同时,要勤换内裤,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着过紧的裤子。
多喝水、勤排尿: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有助于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不少于1500毫升。同时一旦有尿意应及时排尿。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是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在性生活前后应注意清洁生殖器官,性生活后及时排尿,以冲洗掉可能进入尿道的细菌。
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抵御细菌的侵袭。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结语
尿频和尿急虽然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但它们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要自行诊断和用药,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尿路感染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增强免疫力,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保护自己的泌尿系统健康。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