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覃小夏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的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导致眼睛表面缺乏足够的润滑,进而引发眼部不适的症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干眼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眼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干眼症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调养和护理进行全方位的治疗。
干眼症概述
干眼症的病因
泪液分泌不足:泪腺功能受损或出现异常,导致泪液分泌减少。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更年期女性、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人。
泪液蒸发过快:眼睑功能异常、睑板腺分泌不正常等原因会导致泪液蒸发速度加快,从而加重干眼症的症状。环境因素(如空调、风沙、污染等)也会增加泪液的蒸发,导致眼睛干涩。
干眼症的常见症状
干眼症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眼睛干涩、灼热、异物感、刺痛、红肿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情况。部分患者在早晨醒来时会感到眼睑粘连,甚至有些人眼睛容易流泪,但仍感到干涩不适。
中医视角下的干眼症
肝肾阴虚: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阴虚内热时,容易导致眼睛干涩、视力模糊。通常伴有口干、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气血不足:气血虚弱会导致眼睛的营养供应不足,眼睛易感干涩、疲劳等不适。尤其是长期过度用眼、熬夜等因素,容易引起气血两虚。
肝火上炎:肝火旺盛时,易导致眼睛充血、红肿、干涩等症状,常伴随情绪波动、易怒、头痛等表现。
风热侵袭:外部环境的风、热、干等因素也会刺激眼睛,导致眼睛表面水分流失,出现干眼症状。
中医治疗干眼症的全方位方案
内服中药调理
滋阴补肾汤:适用于肝肾阴虚的患者,通过滋补肝肾、养阴清热,帮助改善眼部干涩问题。常用药材如枸杞子、何首乌、黄精等。
八珍汤: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能够补气养血,促进眼睛的营养供应,缓解干眼症状。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火旺盛的患者,有清肝泻火、明目的作用,帮助缓解眼睛红肿、干涩等症状。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情绪不稳定、肝气郁结的患者,能够调和肝气,缓解因情绪不良引起的干眼症状。
针灸治疗
睛明穴:位于眼内角与内眦之间,可以帮助缓解眼部不适,改善眼睛干涩。
太阳穴:位于眉毛与眼角的外侧,可用于调节眼睛的疲劳感,缓解干眼症状。
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柱旁,可帮助疏肝解郁,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眼部症状。
推拿与按摩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摩眼眶周围,从眉毛到眼下方,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按压太阳穴和风池穴,有助于缓解眼睛的干涩和疲劳感;轻轻闭上眼睛,使用指腹从眼角到眼尾做推拿,帮助滋润眼睛。
饮食调养
中医强调“食疗”,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有效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帮助缓解干眼症。对于干眼症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B、C、E及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深海鱼类、绿叶蔬菜、坚果等。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湿热。
干眼症的护理建议
避免长时间用眼: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阅读等会加重眼部疲劳,容易引发干眼症。可以采用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远望20英尺(约6米)以放松眼睛。
保持眼部湿润: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或润眼滴眼液,帮助缓解眼睛干涩。
改善环境湿度:避免待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泪液蒸发。
定期做眼部保健操:通过做眼部运动,缓解眼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促进眼睛的自我修复和恢复。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脏手揉眼睛,定期清洁眼部周围的皮肤,以防细菌感染。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虽然它的症状可能让人不适,但通过中医的调养、护理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了解干眼症的成因,并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眼睛,享受清晰、舒适的视力。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用眼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干眼症的重要手段。希望大家都能通过本文的介绍,提升对干眼症的认识,关注眼部健康,让眼睛始终保持明亮清晰。
(作者单位:贵港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