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肠道健康与大脑:消化系统如何影响心理健康与情绪?
2024-11-2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9422

撰文/阳小华

我们知道,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指挥中心”,负责管理所有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与此同时,肠道则是我们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地方。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并不只是消化系统的“工厂”,它还对心理健康和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肠道健康和大脑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医学界把这种联系称为“脑肠轴”。

脑肠轴:肠道与大脑的双向沟通

神经信号:迷走神经是连接大脑和肠道的“高速公路”,它能够将肠道的信号快速传递给大脑。当肠道出现问题时,迷走神经可能会将不良信息传送到大脑,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抑郁。而大脑的情绪波动也能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机制。

肠道微生物群: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等物质,直接影响大脑的功能。例如,肠道中的一些有益菌能够合成类似于“快乐激素”——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帮助调节情绪,使人感到愉悦。肠道菌群的失衡则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甚至引发焦虑和抑郁症状。

激素与免疫信号:肠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胃动素等,不仅帮助消化食物,还会通过血液传递至大脑,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和情绪波动。同时,肠道中的免疫细胞也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物质,传递身体的“健康”状态给大脑。肠道炎症反应可能激活大脑中的免疫系统,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肠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衡与抑郁症: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常常出现失衡。具体表现为,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减少,而有害菌的数量则增加。肠道菌群失衡可能通过多个机制影响大脑。例如,肠道微生物通过产生神经递质(如血清素、GABA等)影响情绪调节。肠道的免疫系统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影响大脑的神经传递,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肠道健康与焦虑症:焦虑症患者也常常伴随着肠道问题,尤其是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焦虑症的发病率较高。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调节肠道的免疫反应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可能会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长期的肠道不适感、肠道炎症等问题,也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到大脑,引发焦虑。

自闭症与肠道健康的关系:自闭症谱系障碍与肠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自闭症患者表现出肠道功能异常,如便秘、腹泻等问题。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可能改善一些自闭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证明肠道与心理健康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

如何维护肠道健康以促进心理健康?

均衡饮食:健康的饮食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基础。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促进肠道有害菌的繁殖,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还可以适量食用富含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等,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健康环境。

定期锻炼: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改善肠道功能。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运动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等“快乐激素”,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减压与心理调节:压力会影响肠道的健康,并通过脑肠轴对情绪产生影响。因此,学会减压和调节情绪对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肠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

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对肠道健康同样重要。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衡,影响大脑的功能,导致情绪波动。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肠道和大脑的健康。

肠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科学界重视。肠道不仅仅是消化食物的地方,它还是一个能影响大脑功能、情绪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器官。通过维护肠道的健康,我们不仅可以改善消化功能,还能有效调节情绪,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良好的心理调节以及充足的睡眠,都是促进肠脑健康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来呵护肠道,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