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君
脑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大脑缺血或缺氧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脑中风后,患者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康复过程,而科学的护理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为您详细阐述脑中风后的康复护理要点,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导航”。
一、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
1. 密切观察病情
脑中风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多种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肢体活动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并报告医生处理。
2.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血压的稳定对于预防再次中风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肢体功能康复
1. 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对于肢体偏瘫的患者,早期宜行被动活动,如按摩及关节屈伸旋转,促血液循环,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病情好转后,逐步增加主动运动,如翻身、坐立、站立等。
2. 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应包括平衡、步态、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等。训练时应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和难度,避免过度劳累。
3. 使用辅助器具
对于肢体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以使用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帮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三、语言与吞咽功能康复
1. 语言训练
对于失语或语言不清的患者,应进行语言训练。训练内容应从简单的发音开始,逐渐过渡到单词、句子和对话。训练时应耐心细致,鼓励患者多说多练,避免急于求成。
2.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空咽动作、冰刺激等。训练时应注意患者的反应,避免误吸和呛咳。
四、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
1. 心理支持
脑中风后,患者可能有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以邀请康复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增强患者的康复动力。
2. 情绪疏导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困扰。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干预。
五、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
1. 饮食管理
脑中风后,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摄入。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类等,以促进身体康复。
2. 营养支持
针对吞咽困难或食欲不振患者,实施鼻饲或静脉营养,确保充足摄取,并密切监控其营养状况,适时调整饮食方案。
六、预防并发症与感染控制
1. 预防压疮
脑中风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翻身、更换床单和衣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
2. 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协助患者排痰。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预防尿路感染
注意患者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膀胱冲洗和尿液检查,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七、家庭护理与社区支持
1. 家庭护理
脑中风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家庭护理。家属应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如翻身、拍背、喂食等。同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2. 社区支持
社区可以为脑中风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心理咨询、健康讲座等多种支持。家属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了解康复信息和资源,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有力支持。
八、小结
总之,脑中风后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家属和社区应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积极的康复训练,患者有望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重新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唐山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