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丽萍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传染病的预防尤为重要,而在防控传染性疾病方面,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了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常见误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类型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肝脏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HAV):通常通过食物或水源的污染传播,属于食源性疾病。它的症状包括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不洁的饮水或食物,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常见。
乙型肝炎(HBV):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多样,针头、性行为、血液制品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丙型肝炎(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通过不洁的针具、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丙型肝炎长期不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甚至肝癌。
丁型肝炎(HDV):丁型肝炎需要乙型肝炎病毒的协助才能生存,因此它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戊型肝炎(HEV):主要通过水源污染传播,类似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一般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对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有效的疫苗可以大幅减少感染的风险。甲型肝炎疫苗通常推荐给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尤其是准备旅行到高风险地区的人。乙型肝炎疫苗是全球范围内推荐的预防措施,通常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或者在暴露于病毒风险时进行补种。
增强饮食卫生意识:避免食用不洁净的食物和水源,尤其是生食类食品,如生鱼片等。注意食品的卫生,尤其是对海鲜的处理,要确保煮熟后再食用。
避免共用针具:共用针头、牙刷等物品,尤其是在共用注射器时,可能会导致肝炎病毒的传播。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接触,尤其是在医疗场所,要确保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
采取安全性行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使用避孕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肝炎的风险。
孕妇筛查与治疗:对于孕妇来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孕妇应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发现感染后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和新生儿免疫接种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尤其是对于有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高风险群体,如经常接受输血、共用针头的人员,以及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患者及家属,定期体检能够帮助发现潜在的肝脏问题,及早干预,防止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
肝炎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要不饮酒就不会得肝炎
很多人认为肝炎与酗酒有关,实际上,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与酗酒并没有直接关系。乙型、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并不依赖酒精,健康的人也可能被病毒感染。
误区二:肝炎不可治愈
虽然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比较复杂,但目前已经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丙型肝炎,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治愈。而乙型肝炎则可以通过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误区三:只有高风险人群才需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应该普及给所有人群,尤其是婴儿、青少年和有感染风险的成年人。只有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才能有效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
误区四:得了肝炎就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肝癌
并非所有的肝炎患者都会发展为肝癌。通过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大多数肝炎患者可以控制病情,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传染性疾病,科学的健康教育和积极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了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常见误区,让更多人远离肝炎的威胁,享受健康的生活。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民勤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