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丹
当你一提到“止痛药”,可能马上想到的是缓解疼痛的良药,但慢性疼痛患者的“止痛药”故事可远不止于此。在长时间的疼痛折磨下,很多患者可能会不知不觉依赖于止痛药,甚至形成药物依赖或成瘾的风险。如何避免这一“药物陷阱”,让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避免药物过度依赖,成了现代疼痛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止痛药的滥用:从依赖到成瘾
止痛药的滥用不仅仅是“吃得太多”,更是“吃得不对”。有些患者因为长期的疼痛,可能会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者频繁更换药物,以求得到更好的效果。渐渐地,身体开始适应药物,患者不得不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样的效果,这种恶性循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的形成。
以阿片类药物为例,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但其依赖性极强,尤其是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药物滥用或成瘾。
药物依赖的症状包括对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没有药物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出汗、失眠等)、用药剂量不断增加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患者便进入了药物依赖的“死循环”,即便疼痛本身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却日益显现。
过度依赖药物的风险:不仅仅是身体问题
药物依赖不仅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研究表明,长期依赖止痛药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和社会问题。
焦虑与抑郁:慢性疼痛本身就容易导致情绪低落,而药物依赖则可能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两倍以上。
认知功能下降:止痛药,特别是阿片类药物,可能对大脑的认知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社会隔离:长期依赖止痛药的患者,往往会陷入对药物的过度依赖,不愿意进行社交活动,逐渐形成孤立,影响家庭和社会功能。
如何避免药物依赖:打破“药物枷锁”
既然药物依赖是慢性疼痛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如何打破这一“药物枷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幸运的是,现代医学在疼痛管理方面,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替代方案,既能缓解疼痛,又能避免药物依赖。
有效的疼痛管理不再是单纯依赖药物,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提倡通过多学科联合管理来综合治疗慢性疼痛。这种方式将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结合起来,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避免药物的过度依赖。
例如,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刺激等方式,可以帮助缓解局部疼痛。康复治疗则通过改善患者的功能状况,帮助他们恢复运动能力,减少依赖止痛药的需求。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负面认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研究表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慢性疼痛患者,其药物使用量通常能够减少30%~40%,同时疼痛感知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许多患者还通过针灸、按摩、冥想等传统疗法,辅助缓解疼痛。这些方法通过调节身体的经络、气血流动,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根据相关研究,50%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表示,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的疼痛。
对于那些确实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副作用较小、依赖性较低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局部止痛贴片等。此外,也可以考虑使用药物缓释的形式,减少药物波动引起的依赖性。
结语:药物依赖不是唯一的答案
慢性疼痛的治疗,不仅仅是痛点的消除,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管理。在疼痛的治疗中,药物无疑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它并非唯一的选择。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心理干预、非药物疗法等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够避免药物依赖的产生,让慢性疼痛患者从“吃药成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