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薛杰
糖尿病管理需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通过血糖监测和日常饮食管理等措施控制病情。以下将详解血糖监测与饮食管理,助力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一、血糖监测:掌握血糖动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2. 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工具
市面上有多种血糖监测工具可供选择,包括便携式血糖仪、血糖试纸以及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血糖监测工具。
3. 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
在进行血糖监测前,应彻底洗手。使用血糖仪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正确的针头深度,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获取血液样本。监测部位可以选择在手指、前臂或手掌等部位进行,但需注意轮换使用,避免频繁在同一部位采血造成损伤。
4. 定期监测并记录结果
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监测频率应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一般建议在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以及感觉不适时进行监测。每次监测后,应将结果记录在血糖监测日志中,以便与医生交流并调整治疗方案。
5. 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与异常处理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通常为3.9~5.5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通常不超过7.8毫摩尔/升。若血糖监测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或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慌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血糖监测结果。
二、日常饮食管理:均衡营养,科学搭配
1. 控制总热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体重、活动量、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过多的热量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而热量不足则可能引起营养不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热量摄入适中。
2.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5%~20%,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5%~30%,优选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脂肪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3. 多吃蔬菜,适量水果
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和血糖控制。建议每日摄入500克以上蔬菜,以深色蔬菜为主。水果方面,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品种,如莓类、苹果等,并适量摄入(每日不超过200克),以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4.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遵循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每日的食物分为5~6餐,每餐适量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少饥饿感和过度进食。
5. 注意烹饪方式
烹饪时尽量采用蒸、煮、炖、凉拌等少油少盐的方式,避免油炸、煎炒等高油高盐的方式。过多的油脂和盐分摄入不仅不利于血糖控制,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避免或限制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碳酸饮料等,同时也要限制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如肥肉、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这些食物不仅不利于血糖控制,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7. 个体化饮食方案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制定饮食方案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有特殊饮食习惯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三、糖尿病护理的综合措施
糖尿病管理涉及多个方面,药物治疗是其中的关键,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并留意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同时,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它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此外,心理调适也不容忽视,患者和家属应关注心理健康,寻求支持。最后,定期复诊与随访是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主动汇报血糖监测和饮食管理情况,以便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四、小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需要从血糖监测和日常饮食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措施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共同努力实现疾病的良好管理。
(作者单位:承德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