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 正文
冰不导电?《哪吒2》里面的物理知识你注意到了吗?
2025-02-12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阅读量:6.3万

看完热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你是否留意到一个“物理修仙定律”?在“敖丙馅哪吒”与申正道打得胶着时,物理知识派上用场——“闪电在水里导电!但敖丙的冰是绝缘体!”

冰的结构

冰是水在低温下形成的固态物质,其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水分子(H₂O)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它们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因缺少自由电子而形成高电阻物质。

冰为什么不导电?

任何物质的导电与否表现在它的体电阻,即内在自由电子或离子的多少。自由电子越多,导电越好,反之越差。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导电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电阻的大小。

在纯净的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可以形成自由电子的数量极少。而在固态冰中,水分子又通过氢键形成了规则的晶体结构。可以用来导电的自由电子更少,体电阻更高,自然导电性就很差了。

水为什么导电?

生活中之所以水能导电,主要因为它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特别是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分解成正负离子。例如,食盐(氯化钠,NaCl)在水中溶解后会变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这些离子在水中自由移动,从而大大降低水体的体电阻。

当有电压施加在水的两端时,使得离子移动而形成电流。这就是水能够导电的原因。导电性能的好坏,取决于电解质所含自由离子的数量。自由离子数量越多,体电阻越低,导电性越好。

自然环境中的水通常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杂质,这些杂质会显著提高水的导电性。因此,我们通常说的“水能导电”,其实是指含有杂质的水。

注意,冰的导电性会因以下条件发生变化:

01

杂质的存在

如果冰中含有溶解的盐类(如NaCl)或其他电解质,这些杂质会解离出自由离子(如Na⁺和Cl⁻),从而使冰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例如,海水结冰后,由于含有盐分,冰会表现出一定的导电性。

02

温度变化

在接近冰点(0°C)时,冰的表面可能会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这层水膜接触空气,融入电解质,使得液态水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可以导电。但在极低温度下(如-50℃以下),电解质会被析出,使得冰的导电性会进一步降低。

03

高压环境

在高压条件下,冰的晶体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的冰。这些高压冰的导电性可能与普通冰不同,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了解了水和冰导电的原理后,我们更容易理解如何保证用电安全。水和电的相遇往往伴随着危险,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安全知识至关重要。

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确保手和身体是干燥的。不要在接触水的情况下操作任何电器设备,尤其是那些没有防水设计的电器。

在家庭环境中,确保所有的电线和插座远离水源,定期检查电线是否有磨损或损坏。使用电器时,遵循制造商的指导,不要让电器过载。

这些火灾

千万不能用水扑灭!

发生火灾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用水灭火,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面对突发火灾,应沉着冷静分析火灾类型对症灭火。以下这些火灾千万不能用水扑灭。

电器火灾

电器火灾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因为水和泡沫都能导电。

应该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或者干沙土进行扑救,而且要与电器设备和电线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高压电气装置火灾

在没有良好的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不能用水扑救。一是因为水有导电性,易造成设备短路烧毁;二是因为用水扑救,容易导致高压电流沿水柱传导到消防器械上,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这类火灾需要专业消防人员在切断电源后,穿着相关防护设备进行扑救。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审核专家:周洪直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 硕士生导师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推荐阅读
冰凌花为何能早早绽放?
2025-04-02 《人民日报》
蜜雪冰城使用隔夜柠檬被曝光!“隔夜”到底怎么算?
2025-03-18 北京科技报
冰箱里细菌的真相,这些食物储存不当可能变毒源
2025-03-01 北京科技报
不学学这些科学知识,你可能看不懂《哪吒2》!
2025-02-19 科普中国、台州晚报等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