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浩曦
骨质疏松症,这个名字虽然对许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它的危害却是切实存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密度和强度逐渐降低,尤其是4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如果不加以重视,等到骨折等问题发生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预防时机。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应当从年轻时就开始,这不仅是为了保持健康的骨骼,更是为未来的生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骼中矿物质丧失、骨密度降低而导致骨骼脆弱、易骨折的疾病。正常情况下,骨骼是不断更新的,新的骨组织会替代旧的骨组织,从而保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的更新速度会减缓,尤其是在一些生活习惯不健康、缺乏运动或者营养不足的情况下,骨骼的损失会加剧。最终,这种骨密度的下降会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现代人生活方式较为静态,尤其是长期坐办公室的上班族,运动量极其不足,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锻炼,易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的风险。
营养不良的人群:钙质的摄入不足,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可能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增加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进一步影响骨骼健康。
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的流失速度加快。尤其是那些体重较轻、骨量较低的女性,更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困扰。
吸烟和过量饮酒的人群: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骨骼的健康,长期如此,骨质疏松的风险会增加。
家族遗传因素:如果家里有直系亲属曾患骨质疏松症,自己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
充足的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若缺乏钙,骨骼就会变得脆弱。成人的钙推荐摄入量通常为1000~1200毫克,具体数值应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调整。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绿叶蔬菜、豆腐、坚果等。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至关重要,它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自然阳光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每天晒15至20分钟的太阳,可以有效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另外,鱼类、蛋黄和强化维生素D的奶制品也是良好的补充来源。
定期运动,增强骨骼密度:运动是增强骨骼强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负重运动(如快走、跑步、跳绳、爬楼梯等)能够促进骨骼的矿物质沉积,增加骨密度。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周进行3~5次的中等强度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能有效帮助维持和提升骨密度。力量训练(如举重)也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通过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提高骨密度,还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性,预防跌倒。
保持健康体重:过低或过高的体重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影响。过轻的人群,由于体内脂肪和肌肉含量较少,骨骼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撑,骨密度容易下降。而过重的人群,特别是肥胖者,长期的负担会增加骨骼的负荷,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不仅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还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骨骼的代谢,使骨骼容易流失矿物质,造成骨质疏松。而过度饮酒则会干扰骨骼的钙质吸收和利用,增加骨折的风险。因此,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虽然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定期的骨密度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检查骨密度非常重要。这项检查通常在40岁后开始,每2至3年做一次。
预防骨质疏松症并非一朝一夕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从年轻时就开始关注骨骼健康。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确保在未来的岁月里,骨骼依旧强健,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因此,让我们一起从年轻开始,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