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走出高血压用药误区,守护健康每一步
2025-01-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7万

 撰文/陈毅文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往往会因缺乏科学认知而陷入一些常见误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危害身体健康。为帮助高血压患者树立科学的高血压用药观念,实现高血压的有效管理,实现血压早日达标、长期达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需要避免的高血压用药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没有症状,不需要用药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虽然测血压时血压计显示血压值高,但是自己没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就认为高血压没有危害,不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虽然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但是不代表高血压就没有危害,持续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按医嘱按时使用降压药物,避免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

误区二: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正常后就擅自停药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就认为自己的高血压已经被治愈了,擅自停用药物,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正常,并不是高血压被治疗好了,而是由于药物的作用,血压被控制住了,所以仍需长期坚持用药,擅自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误区三:担心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阅读降压药物的药品说明书,担心会出现说明书上提到的不良反应,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对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要正确看待,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如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并且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就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使用该药物。

误区四:都是降压药物,别人吃有效,我也吃

正确认识:市面上有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高血压严重程度、伴随的基础疾病不同,使用同一种降压药物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适合他人的降压药物不一定就适合自己,跟着别人用药擅自更改降压药物可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误区五:相信“特效药”,追求快速降压

正确认识: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所谓的“特效药”。理想的降压药物应平稳、持久地控制血压,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快速降压不仅可能带来头晕、乏力等不适,还可能因血压突然下降过多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考虑其安全性、有效性,力求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误区六:只服用降压药物,忽视血压监测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就可以了,不需要测量血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不测量血压就无法知道药物降压的效果,因此应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复诊时带至诊室,医师才能根据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更好地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

误区七:只依赖药物,忽视生活方式干预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治疗高血压,只要服用降压药物就可以了,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治疗无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高血压治疗全过程,包括合理膳食(如减少钠盐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这些措施不仅能辅助降压,还能减少药物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坚持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并重,形成综合防控策略。

结语

高血压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医生的共同努力。正确认识高血压用药的常见误区,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是实现血压有效控制的关键。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走出高血压用药误区,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作者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高血压用药误区:为什么不能擅自停药或调剂量?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