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守护好耳朵,让世界的美妙声音一直陪伴你!
2024-12-2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7万

  撰文/钟泳言

  耳朵作为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不仅帮助我们听到声音,还与平衡感知、身体协调等功能密切相关。耳朵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保护耳朵,预防耳部疾病尤为重要。

  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主要功能是接收和传导外界的声音。声音通过耳道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递到中耳。中耳由鼓膜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组成,负责将声音放大,并通过镫骨将振动传递至内耳。内耳由耳蜗和前庭系统组成,耳蜗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听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前庭系统则与平衡感知密切相关。

  耳朵常见问题与损害

  噪声性耳聋: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如高分贝的音乐、工业噪声等,会导致耳蜗内的听觉细胞受到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

  耳道感染:耳道内潮湿或不清洁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外耳道感染(外耳炎),出现耳痛、耳鸣、耳分泌物等症状。

  耳膜穿孔:外力冲击或感染可能导致耳膜破裂,影响听力甚至引发中耳炎。

  耳垢堆积:耳道内的耳垢过多或不及时清理,可能导致耳道堵塞、耳鸣,甚至影响听力。

  耳鸣: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症状,通常表现为耳朵内听到嗡嗡声或铃声,常由长期噪声暴露、药物使用等引起。

  日常生活中的耳部保护小贴士

  1.避免噪声伤害

  噪声是耳朵健康的大敌,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尤其是超过85分贝的噪声,会导致噪声性耳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噪声,如高音量的耳机、音乐会、建筑工地的噪声等。如果不得不处于噪声环境中,应该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对耳朵的伤害。如果喜欢听音乐,可以选择耳机音量不超过50%,并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尽量选择带有降噪功能的耳机。

  2.保护耳朵免受物理伤害

  外力撞击或剧烈的气压变化可能导致耳膜穿孔或耳部受伤,因此避免将尖锐物体(如棉签、发夹等)插入耳道;在高噪声或强烈振动的环境下,应佩戴耳罩或耳塞,避免外力对耳朵的冲击。例如在乘坐飞机时,尤其是在起降时,注意做吞咽或打哈欠动作,可以缓解耳朵的压力变化,防止耳膜受损。

  3.定期清理耳垢

  耳垢是耳朵自我保护的一部分,可以防止灰尘、细菌进入耳道。但如果耳垢堆积过多,则会影响听力,甚至引发耳道感染。清理耳垢时,千万不要用棉签直接插入耳道深处,以免将耳垢推向耳膜,导致耳道堵塞。可以用湿毛巾轻轻擦拭耳朵外部,或者去医院进行专业清理。如果耳道内感到不适或堵塞,应及时就医检查。

  4.保持耳道干燥

  耳道的湿气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导致外耳道炎或其他感染。因此,保持耳道干燥尤为重要。尤其在游泳、淋浴后,要确保耳朵不进水。在游泳时可以佩戴防水耳塞,在游泳后使用耳道专用的吸水纸巾清洁耳道。

  5.定期耳部检查

  如果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应该尽早就医。对于长期接触噪声或从事有害环境工作的人员,也应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耳部健康检查。

  保持耳朵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饮食中应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鱼类等,有助于维护耳朵的健康。

  2.控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影响耳部血液循环,影响听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耳部疾病的风险。

  3.保持适量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有助于改善耳部血液循环,预防耳部疾病。

  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感官器官,保护耳朵的健康需要从日常的点滴做起。通过合理避开噪声、注意耳朵清洁、保护耳朵免受伤害、保持耳道干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耳部疾病的发生。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耳部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耳朵,享受美好的声音世界。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