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友生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常常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当皮肤受损时,外用药成为我们日常护理的重要工具。然而,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外用药吗?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误区,帮助您更好地护理皮肤损伤。
外用药的剂型及其特点
外用药的剂型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效果。了解这些剂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护理。
溶液剂:用于有分泌物、渗出液、浅表结痂型皮损,以及水疱大疱型皮肤病和糜烂溃疡型皮损。常用的溶液有4%的硼酸溶液、1:10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0.1%的利凡诺溶液等,主要用于湿敷。
洗剂:又称为振荡剂,使用前需摇匀。洗剂中的水分蒸发时可以散热,使皮肤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常用的洗剂有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
酊剂和醑剂:含有酒精,具有杀菌、抑菌、消炎、止痒等作用。
急性渗出、糜烂破损处禁用。
软膏:可柔软皮肤、防止干裂、软化痴皮、促进肉芽生成。油腻性大,适用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气雾剂:药物从特制容器中均匀喷洒在皮肤上,清洁、方便、刺激性小。
外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涂药前的准备工作如下。
清洁皮损处,包括清除异物和痂皮。
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尽量先剔除毛发。
患处如有脓性分泌物,用生理盐水冲洗清洁后,再用75%酒精消毒。
涂药方法如下。
混悬剂:用前混匀,将药液少量倒入药杯或瓶盖中,用棉签蘸取药液,均匀涂抹在患处。
膏剂:用药前清洗双手,取适量药物轻涂于患处,按摩1~2分钟,将药物揉入皮损部位,用药后再次清洗双手。
敏感肌肤:先少量涂抹药物(如手腕、小臂内侧或皮损处),观察24小时,无不良反应再增加用药量和涂抹面积。
涂药的量:外用药物的量并不是涂得越厚越好。建议使用“指尖单位法”,即挤出的药膏能覆盖成人食指指尖到第一节关节(长2.0~3.0cm),约为0.5g药量,可涂抹成人两个手掌面积的皮肤。
涂药时间和频次:外用溶液或洗剂,一般每3小时涂抹一次。
酊剂、软膏剂:每日用药2~3次。
激素类药膏:一日涂抹2次,早晚各1次。
涂药顺序:两种或两种以上药膏同用,应分开涂抹(间隔1~2小时),如无特殊要求,无须洗去前一次药膏。
溶液剂或混悬剂与药膏同用,先涂溶液剂或混悬剂,待药液干后,再涂抹药膏。
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浓度:外用药物的浓度要适当,特别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先用低浓度,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和病人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浓度。
用药部位: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应用于婴幼儿、妇女,以及面部、口腔周围和黏膜。
用药反应:随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刺激、过敏或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药物相互作用:谨记一些药物的特殊使用时间,如治疗痤疮的维A酸类和过氧苯甲酰凝胶,维A酸易发生光敏化,应晚上涂用,过氧苯甲酰凝胶则可以选择早晨使用。
停药时机:细菌感染多在表层,使用抗细菌外用药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
银屑病、瘙痒性皮肤病和皮肤深部真菌感染等情况,不建议因症状消失就立刻停药,应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以免反复发作。
常见误区及纠正
涂药越厚越好?纠正:外用药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应使用“指尖单位法”进行给药。
用热水和肥皂清洁伤口?纠正:切忌用热水和肥皂处理伤口,以免皮肤再次受到刺激性损伤。
软膏用于糜烂、渗出或有水疱的皮肤处?纠正:软膏不适用于糜烂、渗出或有水疱的皮肤处,否则会造成皮损炎症加重。
长期使用强效激素?纠正:超强效和强效激素连续用药宜为2~3周,中效激素可连续应用4~6周,弱效激素必要时可长期使用。
总结
皮肤损伤的护理不仅仅是涂抹药物那么简单,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样重要。通过了解外用药的剂型及其特点、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用药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护理皮肤损伤,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并发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