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了解金星演化历史,激发保护地球意识-记首都科学讲堂第845期《揭开金星的神秘面纱》
2024-03-31 来源: 阅读量:29.6万

金星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金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它有着浓密的云层和大气,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金星可能也存在生命。然而,随着人们对金星探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发现揭示了这颗星球的荒凉与残酷。金星的高温、高压和毒气环境让人望而却步,人们开始思考,金星上是否真的诞生过生命呢?

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介绍人类探索金星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焦维新在首都科学讲堂

讲座中,焦维新从金星八大特征、面纱是怎样揭开的、八大未解之谜、人类探索金星八大新举措等四个方面来介绍人类探索金星的历史。

▲金星上的玛特火山

作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和地球有多大区别呢?焦维新解释说,金星的大气非常厚重,表面压强是地球的92倍,相当于地球上1000米深处海水的压强,之前苏联发射的3—6号金星探测器的设计只能耐30个大气压,这就造成它们刚进入金星大气层的时候就失去了和地面的联系。金星7号设计耐压180个大气压,成功地落到金星表面。

“另外,金星大气中大部分成分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异常强烈,金星的平均温度为462℃,一年内温度的变化只有大约1℃。”焦维新说,“而且金星大气中有五个云层,在环绕金星的卫星上用可见光无法看到金星表面情况。”

焦维新还介绍了金星的一个有趣的特征,“地球上看到的太阳是东升西落,而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这是因为金星的自旋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177°,而地球的只有23°,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反,是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焦维新还详细地介绍了世界各国探测金星的历程。苏联的金星 15号是第一颗对金星进行雷达探测的卫星,于1983年6月2日发射,1983年10月10日到达金星。美国的先锋金星号探测器于1978年8月8日发射,1978年12月9日到达金星。对金星获得数据最全、对整个金星表面进行雷达测绘的当数美国的麦哲伦探测器。在1990年9月到1991年5月的第一个轨道周期之间,麦哲伦探测器发送到地球的图像覆盖金星84%的表面。然后在1991年5月到1992年9月之间进行雷达绘图,获得了金星98%以上面积的详细图形。

▲利用麦哲伦探测器发送的数据,科研人员制作的金星全球展开图形

对于国内外未来的金星探测计划,焦维新介绍说,美国将向金星发射两款探测器——负责绘制金星表面地图的轨道飞行器“真理”(VERITAS)和潜入金星大气层的探测器“达芬奇+”(DAVINCI+)。欧洲空间局也透露,将向金星发射自己的探测器——一台名为“展望”(En-Vision)的轨道飞行器。中国学者也提出建议发射金星飞艇,飞艇由运行在金星近表面的飞艇和环绕金星的轨道器组成。

“对金星进行深入的探测和研究,科学意义重大,不仅对于了解金星本身,而且对如何保护地球环境也有重要启迪。”讲座最后,焦维新还强调了人类探测金星的重要意义。讲座结束后,焦维新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首都科学讲堂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北京青年报社协办。2024年,首都科学讲堂继续高举首都科学文化旗帜,以北京科学中心为主阵地,广泛联动各方力量,结合前沿热点科技、重点展览展项,走进远郊区及大中小学校,走进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科学文化新格局,打造首都科普亮眼“名片”,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 | 张德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时代精神
2025-06-05 首都科学讲堂
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 | 丛中笑:王选的故事
2025-06-05 首都科学讲堂
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 | 刘颖:探索之路——从童年梦想到科学前沿
2025-06-05 首都科学讲堂
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 | 苟利军:从《流浪地球》到星际旅行
2025-06-05 首都科学讲堂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