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暴露导致儿童肥胖”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3-02 14:57:21   阅读量:0

文/余国志 柏林自由大学 细菌抗药性进化研究方向博士生

  日前,复旦大学一项关于江浙沪地区儿童抗生素暴露的研究重新引起关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环境领域杂志《环境国际》上,该研究对2013年采集到的上海地区的586名8至11岁学龄儿童尿样进行研究,结果测定出尿中含有21种抗生素,其中79.6%的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项研究部分内容去年即被媒体报道过,此次的媒体报道提到:“该结果提示抗生素的暴露模式可能是影响其促进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并非研究人员给出的结论,那篇论文的结论是谨慎的。他们只是对调查对象体内的抗生素含量与其体重作了相关性的统计,研究组认为体重与兽用抗生素的含量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体内兽用抗生素含量越多,研究对象的身体越胖。这里只是存在相关性,因为不能排除其他饮食结构导致肥胖的因素。

  在统计学中,事件之间有相关性不代表它们有因果关系。比如说有统计表明90%的车祸发生在吃饭以后,但是不能得出饭后导致车祸的结论。因此媒体说“该结果提示抗生素的暴露模式可能是影响其促进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证据不足。

  阅读相关研究论文会产生一个直观的假设:如果说抗生素来源于动物肉类食品,那么吃得越多,体内抗生素含量就越多,那么肥胖几率就越大(因为吃了很多肉),但是研究论文中否定了这个假设,因为他们统计发现每天吃肉的人体重指标与一周吃肉少于两次的人的体重指标没有区别。然而这两类调查对象中抗生素含量差异亦不显著。

  抗生素用于畜牧领域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了。2006年开始欧盟禁止了在畜牧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称为生长促进类抗生素。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美国等国家并没有全面禁止。饲料添加抗生素可以增加动物的体重约百分之几。但是其确切机理目前也不是十分清楚。一些研究认为,抗生素可以杀死动物体类的共生细菌,减少能量的额外消耗,促进饲料的转化效率。最近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对出生不久的小鼠饲喂亚治疗剂量(1微克每克,远远高于儿童体内检测到的剂量)的抗生素,与不饲喂抗生素的小组相比,抗生素暴露的小鼠体内代谢有关的激素升高,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肠道细菌脂肪代谢发生异常,体内脂肪含量更高。我们将复旦大学检测到的剂量和《自然》那篇文章中的剂量对比,再加上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体外数据来看,儿童体内检测出的极低剂量抗生素是否对肠道菌群造成影响很难判定。而有的研究则表明,一些兽用促生长的抗生素实际上抑制脂肪的形成,比如,盐霉素。

  确定的事实是:很多抗生素在大剂量使用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如四环素造成婴幼儿骨骼牙齿的发育不全,环丙沙星会带来莫名其妙的疼痛感,青霉素会导致过敏等;以及抗生素破环肠道益生菌引起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此外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产生极端抗药细菌的问题。大量研究结果揭示,人体所能承受抗生素剂量会筛选出抗药性的细菌,大部分抗药细菌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生长速率比敏感细菌更低,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消失被敏感细菌取代。关于微量抗生素对于健康是否有影响(尤其是肠道细菌)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比较肯定的是微量抗生素基本不会对于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最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也没有相关的抗生素控制指标。但是否有间接的影响现在还有争论,比如会不会导致细菌抗性进化等。

  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目前也有争论。有人认为一开始就要用大剂量,一次性把细菌全部杀死。有人认为应该小剂量多种抗生素交叉使用以避免产生抗性。欧洲医生在不必要的时候则尽量不给病人使用抗生素,而这种谨慎的做法也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不在适当的时候控制病菌可能使病人长期感染而遭受痛苦。最近有条新闻很能说明问题:李冰冰在澳大利亚发烧没有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以至于不得不回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