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二代”更无私,有钱使人易变坏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8-26 19:52:10   阅读量:0

  文/文双春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

  冷眼旁观,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可能也在走向毁灭。追求成功是值得、也应该鼓励的,但走向毁灭更是应当竭力阻止的,道理无需赘言。物欲横流的时代,金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成功的即使不是唯一也是十分重要的标志。社会阶层常常被简单地基于金钱用二分法划分为穷人和富人,他们的下一代,被赋予专有名字,分别叫做“穷二代”和“富二代”。走向毁灭是从变坏开始的,所以探讨变坏有益于阻止毁灭。“穷二代”和“富二代”谁更容易变坏?有钱和没钱哪个更容易导致人性扭曲?

  这样的问题,其实千百年来早有论断,“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饱暖思淫欲”等等说法就隐含答案,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现代社会,这样的至理名言据说已不至理了,例如,近年来不断有“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叹,而近日更有人放言“‘穷二代’更易贪腐”,并推而广之,“人们似乎有一个‘贫穷容易导致人性扭曲’的共识”。

  科学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国外一直有许多关于这类问题的研究,据说至少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Jonas Miller等人最近在《心理科学》杂志发表一篇论文《大公无私的根源和好处》,论文目的之一是探讨我们所说的“穷二代”和“富二代”究竟谁更大公无私。

  研究人员找了74个儿童做实验。在大约2小时的实验中,孩子们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任务,可以逐渐获得20张奖劵,这些奖劵保存在一个奖劵盒里。实验结束时,孩子们被告知,他们获得了足够的奖劵,可以用奖劵“去换取一个真实的大奖”了,有两种选择:一是想兑奖的话可以用自己的奖劵去兑;二是如果愿意也可以捐出一些奖劵给一个“因病不能来实验室获取奖励的孩子”,想捐多少都行。然后,研究人员远离孩子们,以便每个孩子能够私下决定捐出多少奖劵。

  74个孩子中有40个孩子捐出了至少1张奖劵,平均每人捐出3张。研究人员发现,越贫穷的孩子捐得越多——家庭收入每增加15000美元,来自该家庭的孩子便少捐出约1/3张奖劵。研究人员综合其研究得出结论:穷人家的孩子比富人家的孩子表现得更无私,且有更大的自主灵活性。有评论说,这样的结论其实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早前的很多研究都有类似报道。

  “穷二代”比“富二代”更无私,这是否意味着出身越穷越不易变坏?答案看起来好像是肯定的,因为从机遇与挑战并存角度看,成功机会越多变坏的几率越大,而在任何社会,显然,“富二代”比“穷二代”成功的机会多得多。这里,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走向成功(姑且像下面要介绍的研究一样用“金钱”衡量成功)的过程中,“穷二代”和“富二代”谁更容易变坏。

  201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Piff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社会阶层越高预示越多的不道德行为”的论文。论文通过测试、在线游戏、问卷调查、实验室设计和实地研究,证明:生活在社会经济上层能使人失去人性或非人化——它能让人变得缺乏道德伦理观念,更自私,更狭隘,并且比其他人更缺乏慈悲心;它甚至让人更可能从专供儿童的糖果碗中拿走糖果。Piff指出:“虽然有钱不一定使人能做所有事情,但是有钱的途径更可能是优先考虑自身利益,把自身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Piff的研究尽管可能引起一些上层人士的愤怒,但其结果其实并不新鲜。伊利诺伊大学Kraus教授说:“仅仅产生有钱的想法便可以使人变得自私。”明尼苏达大学Kathleen Vohs教授说:“你想有钱,你就得表现得像个混蛋。人家不喜欢你,你便想有更多的钱。”综上,科学研究表明,“穷二代”比“富二代”更无私,但一个人是否变坏,本质上无关乎他是“穷二代”还是“富二代”。

  那关乎什么呢?金钱!金钱才容易导致人性扭曲,使人非人化,使人变坏,而不是贫穷。Piff的研究警示世人:无论你现在实际有多少钱,如果你同意“为了在这个社会上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利用一切到手的机会”的话,你就比较容易做出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