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将今年发射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1-12 09:47:50   阅读量:0

  神舟十一号将今年发射

  浩瀚太空将在今年迎来不少中国的“客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对外宣布,我国今年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也将进行首飞,这一年我国的宇航发射次数将首次突破20次。

  据了解,我国计划于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届时或将成为世界唯一在轨的空间站。天宫二号的发射,就被看作这一空间站里的“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目标是建成我国正式的空间实验室大系统。□文/北京晨报

  点评:真厉害!

  “高分四号”遥感卫星发回首幅图像

  日前,我国发射的“高分四号”卫星从36000公里轨道高度发回首幅50米分辨率图像,图像质量优越,达到预期目标。“高分四号”卫星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高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空白。

  “高分四号”卫星总体总装设计师余快介绍,高轨卫星与低轨卫星的不同点之一,是要承载很重的燃料。对“高分四号”而言,除了为相机提供所需力学环境,3吨重燃料的承载问题也是构型重点。“高分四号”上采取并联燃箱的安装方式,使相机安装面由传统平台的4米降至2米,以获得更好的环境。□文/科技日报

  点评:可惜雾霾太大,到时候什么也看不见。

  嫦娥三号着陆区命名为“广寒宫”

  月球上真的有了“广寒宫”。经过为期3个月的公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月4日正式批准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日前,国防科工局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介绍,“广寒宫”是指嫦娥三号月球着陆点周边方圆77米区域,包括玉兔号月球车巡视路线及其东侧重要地貌,用以标记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位置。□文/中国青年报

  点评:嫦娥终于在月球上买房了。

  我国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试飞成功

  1月6日,两架民航客机先后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经过近2小时的飞行于10时21分、10时46分平稳降落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并于当日下午返回海口,试飞成功。永暑礁新建机场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上,是我国目前最南端的一座机场。

  这次试飞成功证明该机场具备了保障民航大型客机安全运行的能力,将为岛礁物资运输、人员往来、医疗救护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将为南海地区的跨洋飞行提供新的备降机场选择和更为经济灵活的航线选择。此前,对永暑礁新建机场进行了校验飞行。□文/新华社

  点评:什么时候开通民航?

  中国高质量科研总体贡献全球第二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增刊显示,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WFC),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增长了37%,美国在同一时期则下降了4%,中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表示:“显然,中国正在追赶美国,并已成为拥有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强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推动其研发投入增长。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和水平提升,也是关键要素,使中国科研投入带来了惊人的回报。”□文/人民日报

  点评:什么时候第一?

  我科学家发现“氧气起源”新机制

  在无生命迹象的地球早期,存在少量氧气,即稳定的基态氧分子。显然这些氧气不可能是通过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来,那么它来自何方?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善喜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

  在早期大气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和低能量电子。田善喜研究组提出,这些二氧化碳分子可以捕获低能电子,而后可能发生两种解离反应,即产生碳原子负离子和自由氧原子或者氧分子。科学家利用自主研制的负离子速度时间切片成像谱仪,检测到了上述两个反应,并发现在特定的能量范围内才能有效产生氧分子,而且作为反应产物的自由氧原子也可能结合产生氧分子。□文/光明日报

  点评:比生命起源还重要。

  中国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 2020年可商用

  1月7日,工信部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该试验将在2016-2018年进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IMT-2020(5G)推进组组长曹淑敏介绍,该实验主要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曹淑敏表示,5G即将进入国际标准研究关键时期,此次试验的启动,有助于推动全球5G统一标准的形成,也为我国2020年启动5G商用奠定良好基础。

  据介绍,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由 IMT-2020(5G)推进组负责实施,主要目标是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推动5G研发及产业发展,促进全球5G技术标准形成。□文/南方日报

  点评:信号不好,你就是50G也没卵用。

  南极考察昆仑队成功抵达昆仑站

  国家海洋局宣布,经过16天,共1200多公里的艰苦跋涉,第32次南极考察昆仑队的28名队员日前安全抵达位于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

  据了解,昆仑站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学考察站,也是中国在南极内陆腹地建立的第一个综合考察站。昆仑队抵达昆仑站后的第一项任务即为整修机场、平整跑道,为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降落昆仑站做准备。□文/光明日报

  点评:先遣队抵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