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穿你的机器人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03 14:33:56   阅读量:0

拥有情绪的机器人能从我们的眼中读懂喜怒哀乐,也能告诉我们它们不开心。

相信凡是看过《瓦力》的朋友们都会被WELL-E和EVE的爱情所打动,如今《瓦力》中的情节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悄悄上演。这是一种带情绪的机器人,它们能从我们的眼中读懂喜怒哀乐,也能告诉我们它们不开心。

机器人也可以“懂”人

在养老院里,或者在自闭症治疗中心,患者的数量永远比护理人员的数量多,或许有一位老人或者一个小患者想着能有一个真正能跟自己交流的伙伴。这时,一个白色的机器人“走过来”,看到这个小朋友很不开心,因为他低着头摆弄自己手中坏掉的玩具很久了。这个机器人可能会对这个小朋友说:“我能帮你修好你手中的玩具。”他面对小朋友释放出不那么复杂的笑容,并且迅速将玩具修理完毕。他继续坐在小朋友的旁边,对他进行陪伴医疗。

这个场景听起来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好像《铁甲钢拳》中的机器人跟小麦克斯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这却不是电影,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了,那就是能读懂人的情绪并且也有自己的“情绪”的机器人。

▲ 胡椒机器人

在今年6月,日本的一款机器人“胡椒”在东京问世,这款身高120厘米的“胡椒”机器人能通过云端运算技术学习与表达情绪,并且能理解即席回话七成到八成的内容。在这个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口老龄化还在加剧,加上出生率下降,对机器人的需求会逐渐变得更为必须,这不仅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缓解了工资成本上升的难题。而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也一直在开发一款家用机器人阿西莫,这款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手部活动灵活,凭借这一点,阿西莫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手语表达机器人。同时,他还能比其他机器人更灵活地爬楼梯。

如此看来,不论是服务于人类的心理疾病还是身体疾病,机器人渐渐能起到医疗辅助的作用了。或者有一天,大街小巷里会经常出现导盲机器人,它不仅能牵着盲人走,还能语音提示前方的障碍物和交通指示。事实上,这种机器人已经存在了。
 

▲ 新一代阿西莫机器人

如何让机器人拥有情绪

神经系统科学家约瑟夫·勒杜(Joseph Ledoux)曾将情绪比喻为生命体的“生命电路”,大多数生物都会因为外界刺激而产生“电流”。现在,不仅人可以拥有,机器人同样可以拥有。

机器人其实是一种以指令、程序或智能操控的仿人类动作的机械,一个典型的机器人拥有一套可移动的身体结构、一个驱动装置、一套传感系统、一个电源和一个接受信号的中枢,而这个中枢其实就是机器人的“大脑”。我们通常认为,这个“大脑”只能听从命令,并没有类似于人类的判断力。然而,《Nautilu》杂志的作者尼尔·萨维奇(Neil Savage)写到,“我们并不期望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复杂的情绪,因为复杂的情绪是人和机器人的区别所在。但是,这个想法是错的。因为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解释的,情绪是人类对周围环境改变的一种自动反应,实质上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反应。”

虽然“胡椒”没有心脏和大脑,但它采用了“情感引擎”和云计算的人工智能系统来分辨人的手势、表情和语调,日本软银公司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给机器人安装一个心脏,让它们有情绪。”

那么机器人又是如何辨认出人的情绪的呢?从生理机制来说,当人有情绪时,人类情绪表达的机械动作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比如在笑的时候,我们通过会嘴角上扬,眉毛弯弯,脸颊肌肉堆积,同时发出笑声。这时,机器人就可以记录和辨识人类声音的大小,脸部表情的变化,然后将它们进行量化,通过分析属性值来描述和辨认人的情绪。还有一些科学家会将情绪转化成数学模型,这样就会使得机器人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任务。

同时,就像美国康奈尔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胡迪·利普森(Hod Lipson)所说,在互联网的时代,机器人的大脑可以自行对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未来有一天可能连人类都不知道它们是喜是悲,在想什么。

简单表情治愈自闭症

经常关注机器人的人一定对NAO机器人不陌生,是的,它就是那个治愈了3岁自闭症患者艾登的“神奇”机器人。NAO机器人是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公司花费三年时间研制的一款新型人工智能机器人,它的外形就像一个小男孩儿,它还能通过学习来判断人类的语言和表情,进而跟人进行语言甚至情感的交流,它也有一双“眼睛”,能够分辨不同人的面孔,如果你有脸盲症就更会对它自愧不如了。

它能帮助像艾登一样的孩子协调自身对他人和周遭事物的注意力,也就是“相互注意协调能力”,比如婴儿看到喜爱的玩具,会用手去指以表达他的喜欢,从而引起母亲的注意,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缺乏或很难掌握这种技巧。当自闭症的孩子面对机器人时,即使这个机器人有表情,也是相对简单和单一的变换,也从心理上可以减轻患病儿童对它的恐惧感。最关键的是,它很有耐心。

NAO拥有一个非常开放的编程构架,所以,不同的软件模块可以以一种和谐的方式相互作用。其实,这也是开源的一种,硬件或软件的开放性极大地方便了机器人技术开发人员的技术交流和二次开发。

就在今年年初,美国加州Unbounded Robotics公司生产的开源机器人UBR-1面世,而他们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将开源机器人尽快推向市场。UBR-1能适应各种场景,但其最佳的应用场景是在仓储物流方面,打包货物、下架及装箱等对它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不过,这种开源机器人仅仅是“干活的苦力”而已。

机器人的情绪能代表人的情绪?

在现代的科技发展环境下,机器人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就连许多电影中的情节都能实现,机器人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按钮,甚至有可能被设计成人类大脑来参与人类的社会。不过,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一定距离。

人本身是复杂的,仅从情绪这一个方面来说就有很多不定因素,有时我们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我们想要做什么。如果机器人被赋予了强大的大脑中枢,它就能挑战当今的心理理论。同时,作为机器人要比人类客观的多,如果让它们来分析我们的行为、动机或精神状态,或许会产生更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机器人或许有一天就会脱离人类设计的代码,它们会自行整合网络资源,具备比人类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它们既可以在实验室中协助科学家进行先它的科学试验,也可以在孩子们没有父母陪伴的时候陪他们玩乐高积木。其实,这时的机器人就充当了一个社会角色,机器人的社会属性使它能够与人建立起一个成功的联盟来进行工作,不仅可以打理好你的生活,还会协助好你的工作。

不过,在实现这些之前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关键是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情绪”,机器人现在所拥有的“情绪”是人类意义层面的情绪吗?情绪是一种意识,有了意识才能自主行动,而大脑是意识的器官,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而机器人所谓的大脑却与人类的大脑是完全迥异的概念,科学家在研究人脑时只能看到人脑不同层次的物质实体,却无法看到这些物质实体运动后所产生的主观感觉。机器人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或许,这才是人类研究情绪机器人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