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自闭症的社交表现及行为特征诊断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4-17 17:23:12   阅读量:0

撰文 曲韵(德国认证积极心理治疗师、澳大利亚注册四级(最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又叫孤独症,近几年美国的诊断标准又把原来范围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合并在一起,叫做自闭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自闭症发病率不断攀升。国外有数据显示,自闭症的发病率已从最初的1:100左右发展到1:68,甚至有人说达到了3%-4%。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DSM-5)中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有五项:A.关于社会交往和互动;B.关于行为表现;C.关于发病时间、发病前后的一些情况;D.关于症状影响;E.与其他症状的区分。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A和B两部分。首先,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社会交往,小朋友跟不跟别的孩子玩。

A原文:表现为当前或历史上,在多种场景下,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方面有持续性的缺陷。

这些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又分为三条,下面逐条解释。

A1 原文:社会情感互返性存在缺陷,例如,从社交途径异常和无法正常的往复交谈,到缺少兴趣、情绪、感受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往复交谈是指,自闭症孩子,不论是高功能还是低功能,就算他语言发展得很好,跟你能对话,但他也是单向的、一问一答式的。

一般的孩子,你和他谈起来,热络起来以后,你问他喜欢什么颜色呀?他回答了喜欢的颜色以后,他会问你,那你喜欢什么颜色呢?或者他说我喜欢红色,你是不是不喜欢?他除了接你的话茬以外,能够把对话给编织下去,能够一来一往跟人互动起来,但是自闭症的孩子往往都是单向的你问他答。

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是说自闭症的孩子较少主动找人玩,是被动的,人家找他来玩,他才和别人玩,或者他很想找人玩或和人说话,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进行,他会很焦虑。

有个妈妈说,她的孩子是比较希望交朋友的,妈妈就说:那你去找人玩呀,或者你去问小朋友,你想不想打羽毛球,和我打羽毛球吧。

这个孩子就做不到。他说,如果人家说我没时间不来玩,那怎么办呢?他就不知道如果人家拒绝,他下一步要怎样进行下去了,这一点也可以帮我们区分真假自闭症。

A2原文: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陷。例如,从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协调差,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者理解和运用手势存在缺陷,直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自闭症孩子在和人的交流中,他的非言语沟通行为是有问题的,甚至是完全没有的。

非言语沟通行为包括:眼神接触、身体语言等。我们常常在说不透的时候会加上手势或者身体语言,但是这些方面他们明显有缺陷。

比较常见的是,孩子和人没有眼神接触,没有眼神的交流,不看人眼睛。有时候妈妈会提醒孩子,说话要看着人的眼睛,孩子看一眼别人的眼睛,又移开了。妈妈说,不能那么快挪开,要一直盯着人家,孩子就面无表情地、木然地盯着对方的脸,这也叫没有眼神接触。

还有就是面部表情少。举一个例子,正常的孩子听到小的时候挨打,他的脸上会有表情流露出来,大多数孩子是又不好意思又生气,有委屈有羞愧,毕竟当着一个陌生人提到自己小时候挨打,会有愤愤不平的表情显现出来。

但是自闭症的孩子,不论高功能还是低功能,当提到爸爸打自己的时候,常常是面无表情的,就像是说别人的事一样,这个就是面部表情的不匹配。

A3原文: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例如,不能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各种社交情景的困难,到难以分享想象的游戏或交友的困难,到对同伴缺乏兴趣。

想象性游戏是我们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小孩都愿意玩过家家、藏猫猫。再长大以后,孩子会自己玩想象性的游戏。比如,男孩子在玩汽车玩具的时候,有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如果让他扮演消防车司机,我扮演报警的,让他把车开过来,我们会像真的有火灾一样发生栩栩如生的对话。像这种假装游戏,自闭症孩子一般不玩,或玩得很刻板,你教他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而不是投入进去。

难以依据真实场景调节行为,就是自闭症的孩子在和人互动的时候,不管对方是不是他的好朋友,不管什么场合,如果对方碰了他的东西就不行,就会把别人推开,还骂人家。

对同龄人缺乏兴趣,甚至对大人也缺乏兴趣,表现为不怕陌生人,对陌生人视若无睹。有些家长会以为,孩子社交能力好,不认生,其实是孩子对人就不感兴趣。

接下来继续讲自闭症的表现。下面是DSM-5中诊断标准的B类:

B原文: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

B1原文:运动动作、物品使用或说话方式表现得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模仿言语、措辞怪异)。

这种表现和孩子喜欢偏好某种物品不一样,他是非常刻板的,他的物品必须照着他认为的样子摆放,他喜欢哪个东西,他会捏在手里,看不出来他为什么喜欢它,也看不出来有没有这个玩具他情绪的变化。

关于语言,我们要特别讲一讲。大约25%-40%的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障碍,要么是不说话,要么是本来会说但是3岁左右开始越来越不说,语言退化,还有的则是发出一些你听不懂的声音。

在会说话的孩子中,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有的孩子是鹦鹉学舌,不会自发地创造句子;有的孩子是三岁以后仍然不会使用你我他,跟人说话的时候不叫人,直愣愣地说自己想要的;还有就是语言的社交功能不好,孩子的语气语调等等对情绪的表达不明显或者没有。

B2原文:坚持单调无变化,僵硬地坚持常规习惯,或方式、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对微小变化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或吃相同的食物)。

这个描述看起来很像强迫症强迫行为的一些表现,自闭症孩子从小就会有这种僵化的行为。

有个妈妈问我,她的孩子四岁半,最近半年,一定要他们按照他的要求回答,比如他要吃糖,他会说,妈妈我要吃了,妈妈必须回答,吃吧,他才吃,如果回答好、可以,都不行。

如果涉及他的事情,家长必须这样做才行,不然他就闹,妈妈也讲道理,也打,各种方法都尝试过了,这个孩子就非得这样不可。半年的时间很长了,不是临时觉得这个好玩才这样的,这么长时间内,用了这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可以定义为僵化的、仪式化的言语,我建议这个妈妈去正规的医院去检查。

B3原文:极为局限的、迷恋的兴趣,并且兴趣强度和兴趣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地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我们孩子也会这样呀,喜欢什么东西就一直喜欢,就会非常迷恋,抱着玩具睡觉,怎么能说是自闭症。

我们说的自闭症孩子的表现,他的反常是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举个例子,有一对夫妇带来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他们在走廊的时候,清洁工拿了一个颜色鲜艳的海绵正在擦墙,一般的孩子如果觉得这东西我没见过,会对整体都关注,会看这个人拿那个东西在墙上做什么。

但这个孩子只盯着这个海绵,这个颜色鲜艳的海绵在墙上晃动,一直盯着它。当清洁工把海绵扔到桶里后,他继续跑到桶边,继续盯着海绵看,甚至动手要去抓那个海绵,这个就叫兴趣点反常或者叫局限的兴趣。

B4原文:对感官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淡漠、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应不适、过多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由于大脑的发育异常,很多时候自闭症孩子的五感——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会有异常。

比方说触觉很迟钝,打针都不疼,穿衣服多少都没关系。我遇到过一个孩子,温度觉异常。冬天,在北京有暖气的屋里,我们穿一件毛衣都够了,她穿了一件毛衣、一件外套,羽绒背心,外面还套了一件羽绒服,坐在那里,一点都不出汗。

听觉异常也是比较常见的,听觉敏锐比较常见的,有的孩子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有个孩子,大家都在房间里聊天,他听到厨房里微波炉停止的“叮”的声音。同样,他对噪音也会比较敏感,经常说,太吵了,太烦人了,要求把窗户关上,他觉得受不了,被声音吵得心烦意乱。这些都是我处理过的案例,可以作为家长参考的指标。

自闭症的孩子因为有这些行为特征,加上社会交往缺陷和对社会处境不理解,就会表现为我行我素。在集体场合就是不守纪律,完成任务就显得注意力不集中。

不是说不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就是自闭症,而是说,自闭症的孩子一定会有不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综合表现。一般说来,如果老师或家长用了各种手段都不奏效的,一定要考虑是不是先天原因,自闭症或者多动症等等,千万不要耽误了。

再次强调,这些只是讲到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已,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又会各有不同。家长切记不要随意贴标签,但是也不要忽略了细微的差别。■


以上内容略有删减
了解全文请扫上方二维码